收藏文章 

07/05/2018

【蘇格蘭尋Gin之旅】關於氈酒的二三事:你懂得品氈酒的方法嗎?

  其實氈酒品種可不少,當然最流行的莫過於London Dry,這是一種風格而已,不一定在倫敦生產才算數。雖然最初發源於倫敦,隨著威士忌發展,蒸餾所在附近的蘇格蘭低地不斷興建,直至現代生產氈酒已遍佈整個蘇格蘭,甚至乎離島。有些新酒廠在等待威士忌成熟時,也不忘生產氈酒,以補家計,加入地道香草,又成為地方風格特色,這亦是近代氈酒復興原因之一。

 

  這回到愛丁堡是應考全球第一份Gin Diploma試卷,考試非常順利,同考的當地朋友還介紹幾處城中地方遊樂。首先到了最著名的Gin Bar朝聖,這地方名叫Bramble,低調得很,那道不起眼的木門之後,像走進山洞裡,燈光微弱,只是黄昏六點上下,已擠滿了人。跟Bartender打了招呼,要求一杯Gin and Tonic。見他手執一瓶預先調好的透明液體,然後加入少量Tonic水和幾片青瓜,這不是Hendrick's吧?他示意先喝試試味道,香草和水果和諧而且豐富,經湯力水帶領下,餘韻很清新和舒暢,果然不是一杯普通的Mixer。

 

 

  氈酒跟Tonic水扯上關係要數到那班在印度打仗的英兵。當時南亞瘧疾成災,士兵不服水土,難免病倒,全靠一種藥物Quinine去醫治,奈何苦口良藥,士兵把隨身配給的氈酒混入藥水,減了苦味之餘,竟然產生出不錯的風味,所以回國後也成為了流行飲品,當然Quinine的份量亦減少了。在維多利亞女皇年代,歌舞昇平,上流社會交際場合各人手上總是由一杯氈湯力開始。

 

  酒吧距離餐廳林立的玫瑰街不遠,以前那間吃Dry-aged牛扒的小館已關門大吉,現在是一間打正旗號的青口店Mussle Inn,主打蘇格蘭貝殻類,如生蠔和帶子等食材,當然不可放過。先來一桶自家養殖的招牌青口,記得用青口殼把肉拑出才算正宗食法,還有不可錯過的桶底青口汁,喝一個桶底朝天,蘇格蘭人才知道閣下懂得吃。

 

 

  可能是那杯氈湯力關係又或者出門胃口特別好,肚子還有空間,再坐的士到朋友介紹的龍蝦餐廳去。原來Kilted Lobster在當地已是著名食府,筆者沒留座,需要限時交枱,看來生意是不錯。蘇格蘭龍蝦有點像法國藍龍,屬於有螯的冷水域品種,至於香港常見的無螯品種則來自南中國、東南亞與及澳洲。蝦螯佔身體大比重,而且肉厚味甜,必定是極品。雖然只點了半隻龍蝦,但已經吃得滿足,總算如願以償。

 

 

  正想盡快食完還枱之際,老闆得知筆者是其朋友介紹,寒喧之餘還奉上一杯特別飲品Aged Gin。十九世紀氈酒盛行,那時候還未開始酒廠或酒商私下裝瓶,氈酒是用木桶盛載,然後運送到目的地,酒貯藏在木桶耐了,自然沾上些小木桶風味,後來有人刻意製作出木桶氈酒,也成為了餐後酒除了拔蘭地和威士忌的另類選擇。

 

 

  這瓶Pickering's是在愛丁堡釀造,採用Islay威士忌酒桶,泥煤煙燻風味明顯,但入口時以芬芳香草為主,到中後段時才慢慢滲出海洋氣息和Islay威士忌風情,感覺不錯。

 

  建議喝其他種類氈酒不要盲目加入湯力水,湯力水的酸度比較配合London Dry,製造出清新清爽效果。若果是較甜的Old Tom,甚至是老祖宗荷蘭的Genever,和喝陳年氈酒一樣,可先試淨飲後再加少量冰塊,又或者可參考雞尾酒調法,欣賞氈酒也是一門學問。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You May Also Like
#蘇格蘭 #London Dry #氈酒 #Ginger Shots #Gin #Wine #Travel #Kilted Lobster #Bramble
More on Travel & Din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回顧24 展望25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