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4
施政報告 回應訴求 切實執行
行政長官曾蔭權任期內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在本周三(12日)發表,當中在房屋、安老、青年,以及利民紓困等問題上,都有大幅著墨。報告提出了復建居屋、加強土地儲備;長者交通優惠、回鄉養老;發放短期紓困津貼等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按初步的反饋意見看來,這份末期《施政報告》都獲得不少市民的認同,反應正面。然而,市民亦希望現屆政府提出的這些政策能真正做到繼往開來,在下屆政府中延續下去。
房屋問題是施政報告中首先觸及,並著墨最重的部分,亦反映了特區政府對問題的重視及積極回應市民的訴求。目前樓價高企,青年甚至中產階層置業困難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在社會復建居屋呼聲甚高的情況,施政報告中提出復建居屋的措施,由二零一六/一七年起四年,共提供一萬七千個單位,樓宇售價與申請人的收入水平掛鈎,相信可令一些收入在三萬元以下的家庭受惠。計劃亦加入條款當私人樓宇樓價受到大幅影響而下調時,而隨時停建,汲取當年八萬五政策的教訓,令居屋計劃不至於拖垮樓市。然而,新居屋政策以及已優化的「置安心」計劃,仍然需時建設,亦是下屆政府需要繼續承擔的任務,因此,希望置業的市民仍需要努力儲錢,翹首以盼。
在這份報告中,亦有針對香港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作出適當準備,但卻前瞻性不足。政府將會為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提供兩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福利優惠;來年增加高齡及殘疾津貼;增加護養院宿位及增強社區照顧服務的安排。其中設立的「廣東計劃」,讓依據廣東的合資格長者在當地領取高齡津貼,無需回港,亦是突破性地將安老政策「過河」,相信這是粵港政府邁出合作的第一步。粵港兩地的關係源遠流長,緊密相連,相信隨著兩地日後的加速融合,兩地政府在先行先試的大前提下,將可有更多的政策可以合作,為兩地居民打造優質生活圈。
而之所以認為政府在安老政策上前瞻性不足,是政府在這次報告中在投入在高等教育、年輕人的培育方面,並沒有投放太大的資源以及有創新的思維,只是維持一貫的政策。青年人是社會的未來,在老齡化的趨勢下,青年日後承擔的壓力更大;因此,除了教育之外,社會對他們的支持應該更全面,更充足,縮減貧富差距,為他們提供足夠向上流動的機會。為盼來屆政府在這方面能再努力下功夫。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