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1Text: 團結香港基金執行總編輯 廖美香Photo: shutterstock
藝術科技正在蓄勢待發
藝術與科技,過去只有零星的結合運用。如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藝術與科技漸漸結成一體。儘管普羅大眾未必認識,本港藝術界、教育界、商界等,近年已在默默探索,藝術科技的發展已經萌芽,且愈見重視。港府須及早制定政策以配合這個嶄新的發展大勢。
藝術界共同展開探索
本港藝術界對於藝術科技已展開探索之路。由著名跨媒體文化人胡恩威領導的「進念二十面體」於近年已致力藝術與科技的實驗,結合不同藝術家,包括:漫畫、視覺藝術、攝影等共同創作。2017年他擔任「Freespace舞台與技術實驗室」的總策劃、藝術總監及空間設計。這是進念與西九文化區合辦的一項融合創新舞台科技及表演藝術的三年計劃,為表演藝術範疇相關的技術供應者及參與者建立交流平台,引領舞台科技的應用技術。2018年由進念主辦的「Z Innovation Lab 舞台創新實驗室」,將香港文化中心劇場變作舞台技術實驗室,並呈獻「蘇黎世藝術大學 / 進念Z/Z 雙子實驗室同步現場演出」,演員相隔兩地,但利用科技可以在兩地同步現場演出,令觀眾驚訝叫好。
藝術數碼平台向公眾推廣
團結香港基金於上月(6月)初發表《共塑藝術科技 締造創新思維》報告,建議政府增撥資源及建立跨界的數碼文化平台。令人鼓舞的是,正值抗疫之際,香港藝術發展局於本月初推出「Arts Go Digital 藝術數碼平台計劃」,涉及資助額高達2240萬港元,計劃預計支持最多58個每個上限港幣$30萬的「一般項目」,以及最多10個每個上限港幣$50萬的「晉升項目」,於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期間完成數碼製作。藝發局希望透過計劃,啟發文化藝術工作者的創意,並以藝術回應疫情,探索能與受眾互動的線上藝術內容及促進社會共融,擴闊大眾對藝術的想像和參與。另一方面,該局將建立一個數碼平台,向公眾宣傳及推廣此計劃下獲資助的數碼製作,增加大眾對藝術的認識。
藝術科技人才增加
在教育方面,本港中學早已展開STEM (即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及Math數學 ) 課程,STEAM也正在受關注。所謂STEAM是將Art (藝術) 加入其中。如今,藝術科技的認知增加,教師在推行這方面知識將更為著力。中學生具備藝術及科技的基礎訓練,未來投入發展的人才料將增加。
大學教育方面,城大創意媒體學院是本港培育創意媒體人才的重要機構,成立於1998年,課程涵蓋跨學科:電腦科學、藝術、視覺設計、創意寫作、文化研究及數碼技術等,以互動媒體與電算應用見稱。此外,浸會大學於2018年成立跨學科研究領域,專責推動創意媒體、傳統工藝及數碼技術的結合和突破創新。浸大對創意媒體研究非常重視,正興建一幢新綜合大樓,暫時定為「創意中心」,將於2023至2024年度落成,為相關科研提供用地。此外,恒生大學也將於本學年推出全新設計「藝術設計文學士課程」,提供先進電腦及視聽設備,可製作3D圖像和動畫、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以及人工智能應用,讓學生掌握藝術科技,應付全球化商業發展需要。
商業界重視創新
利用藝術科技,可以更有效展示作品及產品銷售。有國際著名拍賣行於去年底於本港舉辦「Art + Tech 藝術科技峰會:虛實之間」峰會,探索運用當代科技的AR、VR及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帶來身臨其境般的浸入式體驗及影響。藝術家分享把數碼科技融入其作品中,創意及科技人士談及他們設計的數碼平台在全球藝術市場中提升視覺效果,並促進大眾藝術鑑賞及收藏。此外,本港不少商場為吸引消費者目光,利用先進動畫技術和奪目的藝術裝置來促進產品銷情。一些廣告及設計公司也在開發藝術科技的應用,希望其創作能為人們提供更新穎的觀賞角度。
總的來說,藝術科技是一項嶄新的工具,為藝術文化工作者發揮其無限創意。本港藝術、教育、商界人士正在默默耕耘,致力開創藝術科技帶來的一片藍海;藝發局對數碼藝術相當重視,也踏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無論英國、韓國及台灣政府,均就藝術科技提出了發展藍圖,香港政府實應借鏡作出審視,在撥款資助,基礎建設,以及促進支援業界,制定相關政策,使跟上藝術科技的國際潮流。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