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0
【消費心理】疫下從「盲搶炎」到安全感,必經3階段:恐懼、學習、成長
疫情之下,好多地方都出現「盲搶炎」嘅情景,搶口罩、搶糧食之餘,最奇怪係搶廁紙。並非普通嘅搶,而係大量嘅搶,唔單止香港,其他歐美國家亦有搶購潮。雖然大家都知道疫情對廁紙嘅生產量並非十分嚴重,但費解係每個家庭都會盲目搶購。當然,一個家庭搶十條、二十條廁紙,好明顯一定超出佢哋每周/月嘅用量,「盲搶炎」必定係心理問題大於生理需要。外國不同學者就「搶廁紙」作出研究,指出人當處於一個極度不安、從未遇過嘅情況/環境下,心理上會十分渴求能快速地得到安全感,而呢類盲搶行為,可以從三個階段、三個層面上令佢哋得到安全感,安心地面對逆境。
「話事權」
疫情出現後,人們處於最初嘅「恐慌」階段,突然間大大失去控制權,日常生活最簡單嘅決定權都會因為環境轉變而被奪走,就連落街食飯都唔能夠話去就去。突如其來嘅無助感需要快速填補,潛意識下希望重奪自己嘅話事權,而購買疫情必需品就係最直接、最合情理嘅行為,買到後令自己安心之餘,亦可以自由決定買乜、買幾多、買乜嘢牌子等等。當早期大家買唔到,或者買唔夠口罩等必需品時,就會伸延到其他用品,有啲人會誤以為廁紙同口罩類似,而且廁紙係簡單直接、便宜耐擺嘅疫情相關用品,所以大手買入某程度上係奪回話事權反射行為。
「羊群」
經過咗「恐慌」階段,大家會開始「學習」如何喺呢個情況下生存,加上人類係群體動物,尤其喺咁特別嘅環境下,缺乏依賴,更加需要同類嘅陪伴而獲得安全感。而盲搶嘅羊群心理,大家會某程度上認為呢一個決定「應該」係正確,所有人互相心底裏暗暗覺得,對方「應該」係了解事情後先會作出決定,所以心裏冇諗過掃廁紙係有問題,對群體嘅依賴性變成佢哋嘅答案。但當冷靜過後,會由極不理性轉為理性,就會離開呢個群體。疫情高峰期過後,從另一個角度看,好多地區嘅離婚/分手率都會大增,以上都可能係原因之一。
「能力」
當大家經過「學習」,開始習慣咗疫情帶來嘅改變,慢慢會進入「成長」階段,同時亦希望用「能力」而得到認同感。展示自己喺不安嘅環境中,仍然能重奪主導權,「失而復得」感覺會令自己得到更多嘅滿足感。如果別人跟隨自己一齊作出相同嘅決定,滿足感會更多,證明大手掃貨係明智嘅決定,係一個「Smart Shopper」。
由「恐懼」到「學習」再到「成長」,係大家疫情間必經嘅階段。當然要得到安全感嘅同時,亦要保持理智,唔好失去自己。大家可以緊張,但唔好慌張;可以入貨,但唔好掃貨。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