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9 12:34:13

良心消費的動機 - 羅普鉻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立峯曾指出,香港新一代的意識形態更傾向後物質主義(Post-materialism)。這種意識形態的興起更加有利推動意識消費,因為我們每一次消費,都在為我們想要的世界投票,但我們又是否可以定言香港市民是因為後物質主義而支持及光顧社會企業?香港鮮有調查研究社會企業消費者購買社企產品背後的動機,到底是社企的產品「大件夾抵食」令人到社企消費,還是大家都認同社企的理念?

 

  因此,豐盛社企學會去年進行了一個有關香港社會企業消費者的研究,以網上問卷及到訪香港20多間社企門市,以隨機抽樣方式訪問了200多位社企消費者,希望了解香港社企消費者的行為及背後的動機。本文會簡單分享研究結果,並淺談社企消費者的消費動機。

 

  研究發現87.6%的受訪者都知道自己剛才光顧的商店是社會企業,當中有61.8%受訪者同意企業的背景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另外有47.4%的受訪者認同自己的消費行為有助解決社會問題。更有高達90%的受訪者認同社企追求利益同時兼顧社會公益的理念。

 

豐盛社企學會去年針對社企消費者調查的部分結果。

 

  根據IBM及The 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的研究指出,消費者分成價值主導(Value-Driven)、意識主導(Purpose-Driven)、產品主導(Production-Driven)及品牌主導(Brand-Driven)。問卷其中一題開放式問題問及「你為甚麼會光顧社會企業?」經過整理後我們發現意識主導(Purpose-Driven)的消費者高達一半,意指消費者根據環境因素及社會因素而改變自己的消費行為。當中28.6%的消費者表示自己支持社會企業的理念、概念和受益群體,23.8%的消費者表示在社會企業中消費可以幫助別人,18.1%的消費者表示在社企消費可以產生社會效益來解決社會問題。此結果可算是和李立峯的研究不謀而合,多於一半消費者是基於去社會企業的理念而消費,而較少著眼於金錢、質素及價值等等因素。

 

  而社企界別一直倡議的良心消費及意識消費,不只是希望市民去社會企業消費,還希望大家關心我們的社會,關注不同的弱勢群體,支持綠色消費。正如德國哲學家康德(Kant)指出,我們不只要做正確的事,還要有正確的動機和原因,有正確的動機的行動才有道德的價值。如果該行動是出於滿足自己需要、慾望、個人喜好等原因都沒有道德價值。所以希望大家到社企消費同時,亦好好思考自己消費的背後是希望塑造一個怎樣的社會。重點不是在社企消費的金額,而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消費去將自己對未來社會的想像表達出來,並帶著善意去為香港這片土地帶來一些改變。

 

《說說心理話》身體唔舒服查唔到原因?周身痠痛疲累?可能係患有心身症!點解原生家庭會長時間影響一個人?點樣脫離循環?► 即睇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回顧24 展望25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