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7
假古董的真相
「假古董」三字,相信是行外人踏入藝術收藏的最大阻力。即使股票十隻有九隻讓你虧本,但由於沒有一隻是假股票,大家心理上總是買得比較安;相反,最近幾年,即使是買了假古董,如果懂得出手門路,還是有得賺(嚴正聲明:這只是市場內的事實,本人絕不幹這種交易)。所以呢,「短期看來,股市是投票機,長期看來,股市是量重機」這金句,在古董市場倒也適用。
其實在收藏界打假,不分古代和現代藝術。大畫家吳冠中,一生就打了不少這種真假官司,只要有利可圖,仿冒者必定扭盡六壬,想辦法把東西造得惟肖惟妙,貼近本尊。
對了,「有利可圖」這四個字,就是我們須要理解當下古董山寨貨的核心概念。從北京潘家園的低級仿冒,到專業級的複製,絕大部分都是為了魚目混珠去賣錢。
相傳某位二十世紀大畫家,在年少出道之時,為了生活,曾經仿盡了古往今來的中國古畫,亦因此學懂了一切技法,集各家之大成。據聞到了今天,仍然有學者懷疑某些所謂敦煌畫卷,其實是這位大師的手筆!
另外有一位已經步上神壇的瓷器鑒定大師,一生對於官窰瞭如指掌,更曾親自入窰,督造了一套明清佳作複製品。本來有博物館打算把真假兩套並列展出,以教育觀眾如何分辨,但無奈大師道行實在太高,專家們竟然無法看出端倪,甚至害怕兩套東西一旦搞亂,真相再次無法重現!
以上兩個故事告訴我們,假如古董的仿製品到達了終極境界,其水平與真品已經臻至相約水平,而成本亦非常之高。譬如說,我要仿一把明朝金壺(見圖示),那麼我至少要拿出相等份量的金子,再訓練一批懂明朝煉金、打金之術的師傅。
高質素的仿製古董, 絕非無本生利, 像這種明朝金壺, 仿一把的成本便很高。
從我的親身經驗所知,要仿得令高水平的收藏家也不察覺,還需要使用到真正的明朝寶石!為甚麼?因為明朝的金器經常鑲嵌紅寶和藍寶,紅為日,藍為月,取其「日月為明」之意。問題是,當時的紅藍寶石,都不是我們現代理解的品種,打磨切割都很渾璞,如果用現在材料仿作,那就十分昂貴,沒錢賺了。於是仿匠就會收集那些零碎掉落的明朝紅藍寶石,作為原料,在仿製過程中使用。好了,造成以後,看官以為,這件高仿究竟算不算「假古董」?
在各大古玩城玩久了,自然認識不少專業製作「高仿」(或者「假古董」,隨大家怎麼理解好了)的行家。他們只作生產,售賣時也打開天窗說亮話,從不諱言這是「新東西」。說句老實話,在彼此不撒謊的前提下,我倒希望高仿出現,因為這代表我們某些傳統工藝得以流傳。至於不幸在市場上買到假古董的故事,我們在編輯老總不反對的情況下,下期再談談。
【你點睇?】政府委任王冬勝明年起接任港大校委會主席,現任主席王沛詩不獲續任,五名年底任期屆滿的校委將全數換人,你對新任命是否滿意?►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