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0-05-24

它,既是龍鬚,也是樹

  最近有關食物的新聞,是內地有人屯積綠豆,讓綠豆的價格飛漲,使得即將到來的端午節應時粽子也會漲價。我想到的不單是粽子,還有綠豆稀飯,還有廣東人最愛喝的綠豆沙,還有粉絲。
 
  最近香港浸會大學從內地請來一個駐校作家,他的名字叫張煒,從前以一本《古船》的小說而揚名,如今花了二十年的時間,完成了四百五十萬字的長篇巨著《你在高原》。花二十年美好時光去創造一部小說,這種激情,這種冷靜,這種為小說而獻身的舉動,令人感動。所以我最近成為張迷,把他的作品差不多都買了,開始閱讀。
 
  《古船》講的,我想就是山東出龍口粉絲的一個小鎮的興衰。裏面說到,「粉絲大廠一共有一百一十二人,每天可加工綠豆一萬五千斤;老磨屋安裝機器前,旺季裏每天可加工一萬一千五百斤,淡季裏五千三百斤,八個月有三個月旺季,合共一百八十三萬斤──加上安裝機器後的五個月產量一百一十五萬斤,合計加工綠豆二百九十八萬斤……平均每二斤五兩八錢原料可加工成一斤粉絲……在一年零一個月的時間裏共生產了一百一十五萬餘斤粉絲。」
 
  張煒描述的,是五六十年代事,如今全都有機器了,工廠現代化了,粉絲的產量更大了。但是綠豆一漲價,這成本就太可怕了。
 
  山東龍口粉絲,據說是春秋時代那個著名的軍事家孫臏創立的,古時候用的都是作坊手工生產,製作程序繁複得很,分為磨漿、提粉、打糊、漏粉、拉鍋、理粉、晾粉、泡粉和掛曬等工序。粉絲有乾濕兩類,濕的粉絲俗稱水粉,古代叫索粉,宋朝的陸游在《老學庵筆記》裏,有皇宮宴請全國使臣的菜單記載,裏面便有「奈花索粉」一道。


  現代食品中,「螞蟻上樹」和「五色龍鬚」裏的「樹」和「龍鬚」,用的便是粉絲。香港海鮮中著名的食物「蒜蓉扇貝」中,扇貝底下便舖著一層粉絲,入味得很。綠豆漲價了,「樹」和「龍鬚」看來也跟著貴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

更多食客三千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