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2024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大型回顧展6月底M+開幕!逾300件展品,一探貝氏的建築人生
1985年,香港中環的天際線將冒出一道重要的風景,經過4年的建造,那座評價兩極的建築在1989年完工,並於翌年正式啟用。在年歲的見證下,39年後的今天,它依舊豎立在那,但別人看它的目光似乎早已不同。
那便是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中銀大廈,以竹子的「節節高升」為靈感,由玻璃幕牆和鋁合金構成,那也是貝聿銘在香港的唯一一件作品。貝聿銘享壽102歲,在世界各地留下不少著名且標誌性的建築設計,從路思義教堂、甘迺迪圖書館到北京香山飯店,從中銀大廈到羅浮宮、日本美秀美術館、蘇州博物館到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等,那些建築在時間的流淌中,也成為了一座城市的見證。
繼去年草間彌生大展後,今年6月,M+ 將帶來知名建築師貝聿銘的首個大型回顧展——「貝聿銘:人生如建築」。由M+設計及建築策展人王蕾、荷蘭鹿特丹The New Institute館長兼藝術總監陳伯康共同策劃。屆時,將展出逾300件展品,涵蓋繪圖手稿、建築模型、相片、錄像和其他檔案紀錄,當中不少展品都是首次亮相;同時,還展出七位國際攝影師捕捉貝聿銘建築的全新委約拍攝照片,以及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合作製作五件建築模型,展現貝聿銘的重要代表作。
展覽以六個主題為切入點,包括「貝聿銘的跨文化底蘊」——從貝聿銘的成長背景、修讀建築的經歷出發,讓人追溯大師生命的起始;「房地產和都市重建」則聚焦在貝聿銘任職於紐約房地產商齊氏威奈公司這段鮮為人知的事業經歷,展出他於1960年,在不同地區所參與的不同項目;而「藝術與公共建築」則以貝聿銘設計的博物館為主,以及他與亨利·摩爾(Henry Moore)和趙無極等藝術家的合作,體現他與藝術之間的關係。
貝聿銘具前瞻性的建築設計並非從頭到尾都處於一帆風順的狀態,當中就包括在當時評價兩極的羅浮宮和中銀大廈,而在「權力、政治與賞識青睞」和「物料改良與結構創新」中,就可以看見貝氏為人處世的手法,以及他對於建築設計與物料運動上的創新與想法,從而克服一個又一個的難關,並將其化險為夷。最後,從主題「以歷史新解為設計策略」中,探討貝氏一直以來怎麼結合歷史、傳統及文化,打破建築固有的框架,去蕪存菁下,保留歷史文化的精神,以現代式語言,編織屬於當下的建築。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
日期:2024年6月29日(星期六)
地點:西九文化區 M+ 西展廳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