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2020

Redefine:選美是貶低女性?香港小姐不一定當花瓶,可以肩負更多社會責任!

  • 收藏文章
Text: Charlotte Tsui

 

美貌與智慧並重?審美標準與社會脫節

 

  對於美的標準往往會隨時間和地區文化而改變。以1921年開始舉辦的美國小姐選舉(Miss America)為例,當時已設有泳裝環節,但環節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以女性身材吸引觀眾。在1920年代,美國女權崛起,泳裝環節反而是由當時的女性主動提出,示意女性嚮往自由、開放,並以自己的健美體態為榮。

 

  隨著時代變遷,為了尊重女性美的多樣化,該選美在2018年取消了泳裝環節,董事會主席卡爾森(Gretchen Carlson)當時向媒體表示:「美國小姐不再是一場選美活動,而是一場比賽。」表示外在美不會是「選美」的唯一標準,比賽亦關注獎學金、社會影響、天分和自主權。剛剛出爐的2020美國小姐更是由美國理工高材生獲得,她在才藝表演環節中,於舞台上做實驗,打破了科學女性既定的「Nerds」形象,理科女生一樣可以內在與外在並重! 

 

美國理工高材生贏得2020 Miss America

相片來源NY Times

 

  反觀香港的主流選美制度會否已經不合時宜呢?香港人一向重視努力、上進的獅子山精神,而香港的女性亦是巾幗不讓鬚眉,高學歷、高職位的女性大有人在。香港女性形象予人感覺堅強、能幹,加上近年沸沸揚揚的#metoo活動,比起美貌,女性開始在意內在的智慧與修養。雖然香港選美歷年來的宗旨就是美貌與智慧並重,不過細看傳媒報道及比賽流程,不難發現前者似乎更得到觀眾、評審重視。選美的流程中,參選佳麗的年齡和三圍數字多會被公開,並在舞台上表演舞蹈、才藝、展露身材等,而單憑在泳裝環節與司儀短短幾分鐘的對答,足以看出參選者的內涵與智慧嗎?香港選美活動的賽制和傳媒報道的角度,是否也應與時並進?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