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被誤解的耳垢】挖定唔挖?原來耳垢並非排泄物,而是……

【被誤解的耳垢】挖定唔挖?原來耳垢並非排泄物,而是……

黃德彰
拆解耳鼻喉

  三十歲的 Anson(化名)平常有挖耳的習慣,游泳和洗澡後也會用棉花棒清理沖進耳道內的水。早前他看到用棉花棒令耳垢堆積變硬的新聞,又發覺自己聽到的聲音變小,感覺像潛水一樣,便到藥房購買市面俗稱「耳垢軟化劑」的藥物,以圖自行清理耳垢。但他在使用「耳垢軟化劑」後,反而聽得更差,而且耳部劇痛難耐,於是立即找耳鼻喉專科醫生檢查。經醫生檢查,發現他右邊耳的耳垢有半寸厚,且發脹至完全遮蔽耳道,懷疑 Anson耳道內積聚硬化的耳垢因使用軟化劑遇水膨脹,壓迫耳道和耳膜,造成痛楚和聽力下降。

 

耳垢是身體正常機能 並非排泄物

 

  一般人會將耳垢視為人體的排泄物,但其實耳垢能保護我們的耳朵。耳垢是外耳道皮屑和耳道內的分泌的混合物,裡面含有油脂和防菌的酵素,當中的酵素能抑制細菌生長。

 

  其實我們的耳朵是會自行清潔耳垢的,正常情況下並不需要特地去清理。由於耳道的分泌腺集中在耳道入口附近,耳垢通常聚積於耳道外圍。如果沒有其他外力把耳垢向耳道深處推,耳垢可以自行排出耳道:外部的耳垢會在咀嚼或說話時自行排出耳道;而較深層的耳垢,可透過耳道的表皮細胞自然的分化作用,老化的表皮細胞剝落的角質會混合耳垢,慢慢地往外移動,逐步從耳朵中排出。

 

正常情況下毋須處理耳垢

 

  如上面所說,一般情況下耳垢會自行排出耳道。當有耳垢積聚時,如果自行使用工具(如耳挖、棉花棒等)挖耳,會反倒將耳垢推得更深,令耳道阻塞更嚴重。

 

  另外,有不少人在洗澡後會像 Anson一樣使用棉花棒吸水,但其實耳道內的水份會透過流動的空氣揮發,不須要用任何方法清理。用棉花棒吸水同樣可能會將耳垢往裡面推以及壓緊,令耳道失去本身揮發水份的功能,增加發炎的風險,更有可能引起更嚴重的感染(如外耳炎),甚至影響聽力。如果有耳膜穿孔、耳朵流膿的情況,或曾接受過耳部手術,就更千萬不要自己處理,應盡快求醫。如果證實病因是耳垢阻塞的話,醫生可使用儀器將耳垢取出,或用吸管將耳垢吸出,或以沖洗的方法將耳垢沖出來。

 

  如果患者經常出現耳垢阻塞耳道的情況,醫生一般會建議使用一些清除耳垢阻塞的藥物。但是,由於這些藥物可能會刺激耳道和耳膜,必須按照醫生的指示使用。另外,復發性的耳垢阻塞長遠甚至會影響聽力,建議最好找耳鼻喉科醫生每三個月定期清除耳垢。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4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