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痛楚根源】持續服藥無效,痛症「夾心層」如何紓緩痛楚?

【痛楚根源】持續服藥無效,痛症「夾心層」如何紓緩痛楚?

健康解「迷」

  腰、頸、背等痛症困擾不少都市人,部分人雖服用止痛藥和進行物理治療,惟都無助改善痛狀,病情亦未嚴重至需手術處理,由此甚感無助。有醫生建議,該類患者可進行經皮外硬膜注射,以能於短時間內紓緩痛楚,重過正常生活。

 

  頸、腰、背痛與脊椎關係密切,潛在原因有機會是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脊椎退化及頸椎神經痛,而常見的痛症紓緩方法主要有3大類,分別是服用止痛藥、物理治療和手術。

 

「經皮外硬膜注射」 直達痛楚根源

 

林祥慶醫生

 

  港怡醫院骨科名譽顧問醫生林祥慶表示,痛症於初期時,處方口服止痛藥及物理治療是首要方法,但對長期痛症患者而言,前者藥效可能很有限,甚至沒有效果,令痛症無法散退;物理治療亦有一定局限性,如患者痛楚持續或過於困擾,便難以開展;「做手術就一般針對病情較嚴重的患者,但對脊椎情況不太嚴重的患者,手術沒有必要性且風險高,且並非所有患者都適用。」

 

  林稱,病人如服止痛藥等未能紓緩又未需要動手術,可考慮採用經皮外硬膜注射,透過特殊針管刺入硬膜外腔,直接將低劑量的類固醇注入至受壓的神經綫附近,以低藥量、短時間方式,達到消炎、消腫及神經安定的止痛目的,「類固醇可抑制發炎物質,減緩神經綫的痛楚。由於直達痛楚根源,故用量低,毋須擔心類固醇的副作用。」

 

  他表示,醫生會為患者安排磁力共振確認正確注射位置,在無菌環境下,會先在皮外塗抹麻醉劑或進行監測麻醉,並配合X光及顯影劑進行注射程序,患者一般在注射數小時後便可出院;而經皮外硬膜注射的有效率達70至80%,藥性快速見效且藥效長達3個月,如有需要亦可重複注射,風險較手術低。在成功減痛後,醫生可安排相應的物理治療,進一步鞏固療效及改善病情。

 

 

風險較手術低 出現副作用機率小

 

  40餘歲的唐小姐數月前在家收拾物品時,出現突如其來的腰痛,痛楚持續數天,曾服止痛藥及冰敷惟成效不彰,更有感痛楚如電擊般劇烈,令她無法站立、安坐及上廁所等,其後確診椎間盤突出,因神經綫受壓致劇痛,在安排經皮外硬膜注射後痛症大幅減輕,可回復日常生活,期間配合物理治療,至今已沒有復發情況。林醫生表示,雖然經皮外硬膜注射的風險較手術低,惟仍有2至3%患者或會出神經痛、外硬膜穿刺、頭暈或頭痛等副作用,不過機率較低。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1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