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拉傷處理】拉傷後冷敷還是熱敷好?除了冷熱敷,還有6件事需要留意……

【拉傷處理】拉傷後冷敷還是熱敷好?除了冷熱敷,還有6件事需要留意……

Oscar 治療師
都市痛症

  在拉傷後,於一般情況下都會冷敷受傷的區域,每隔1至2小時至少冷敷10分鐘,以減輕疼痛和腫脹的發炎徵狀。很多時也會有人在使用冷敷還是熱敷的問題上爭持,然而,使用冷或熱敷除了看受傷後的復康時間外,還要取決於受傷組織的情況。拉傷後2至3天可開始熱療來止痛,紓緩腫脹等症狀,但若在24小時後持續或更加嚴重,便應繼續使用冰敷,及需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與治療。除了冰敷以外,還有:

 

  • Protection(保護):配戴運動相關的護具,作完整的伸展運動,運動後的伸展比運動前來得重要,適度的重量訓練亦重要,以柔軟度和肌力的恢復為主要治療目標 。另外還要強化肌力充足,以及攝取完整的營養。

 

  •  Optimum Loading (適當承重): 以腳踝扭傷為例,在經過急性期後,紅、腫、熱、痛逐漸減退,這時候就可以配合輔助物品 (柺杖、椅子等),讓該關節承受適當的重量 (不會使疼痛增加的程度),有助組織修復、重建。

 

 

但凡在膝關節至足部問題的肌肉、肌腱創傷,可作前腳屈伸動作,後腿則作局部支撐以調節重量。(網上圖片)

 

  進行適當承重 運動時,有4個要則:

 

  1. 避免活動時引起疼痛;

  2.  健側支撐或輔助物品支撐;

  3.  運動之間的休息時間要比日常的運動多一倍;

  4.  訓練動作要以遞減的次數進行,即是以重複12次、10次、8次,或以重複10次、8次、6次的方式進行。

 

上矮級有利於膝關節至足部受傷的復康後期運動。(網上圖片)

 

 

  •  Ice (冰敷): 將受傷部位作適當的降溫,減少發炎等徵狀,尤其要減少水腫的問題,以免受傷位置變得黏連。

  •  Compress (壓迫):於受傷組織周圍加壓,減少關節內腫脹及組織出血。

  •  Elevate(抬高肢體): 將受傷部位及肢體抬高於心臟水平,同樣是為了減低出血及腫脹。     

  • Educate(教育): 研究指教育患者主動動作或運動,相較被動的接受治療對於減輕疼痛及功能恢復有更好的效果。

 

復康的二三事

 

  有些學者也建議避免使用抗發炎的處理方式(Avoid anti-inflammatory modalities),因為發炎其實是身體為了修復受傷組織而產生的反應,過度使用抗發炎藥物甚至冰敷會減低發炎反應,減慢組織修復的速度。 

 

  切勿在急性期或一周內做推拿或按揉的按摩方式來治療,因為不穩定的關節或出血的情形,可能會因不當的推拿造成嚴重後果。

 

  大多數拉傷情況都可在傷後2至3天,即出血的情形停止後開始熱療,可用40度的熱水水療,過幾天後可提高熱療溫度,治療後需要用彈性繃帶繼續包紮。在拉傷後期視乎受傷的嚴重程度,還可以加入短波、超音波等深部治療,對肢體的運動則要加入阻力性的肌力訓練,以期待肌力逐漸恢復,在復健期可用繃帶或貼布來保護治療的成果。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1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