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避疫素食】疫情下你我有了新距離!做個小食,享受自己的Happy Hour!

【避疫素食】疫情下你我有了新距離!做個小食,享受自己的Happy Hour!

李美怡 Cathy Lee
走肉廚房

  2020年3月中後,全球有了新秩序。見面打招呼時,不要握手,不要擁抱,不要親親面頰;跟朋友聚舊,不必約出來碰面的,善用網絡,多用通訊App,談話家常有餘,更見溫暖;即使快要到來的清明節,也不沒有需要山長水遠的跑到墓地去,簡單的在家拜祭往生親友,足以表孝心和懷念......

 

  對於本來愛宅於家中的人來說,這不是難事。記得青春期時,厭倦了跟著爸媽,參加親友各大小聚會,往往找來一大堆的理由(雖然都給看穿,但久而久之,總有點效果。後來,爸媽已不怎麼叫我去的了)現在?!因為懶得要除戴口罩(長久地戴著口罩,真的不舒服啦),除了恆常的上下班,根本鮮有步出家門,更不要說主動約飯局了。

 

  如今,不見面,不安排聚會,反倒顯愛,反而是潮流。「甚麼不見面?朋友也不見一下?」自2月底起,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蔓延至歐美地區,造成成千上萬的確診個案和死亡數字,歐美各國政府紛紛邊境封關起來。媒體罕有地,囉嗦地,跟民眾宣導著個人衛生,和新社交禮儀 social distancing,甚至重複出現了「找來心理專家解答疑問,助大家度過目前的病毒大流行」等文宣節目。可想而知,這種不接觸,一米的距離,對於西方人是多困惑的事。

 

  香港蘭桂坊是個不夜天,記得,天還沒黑,中午過後,各酒吧裏,早已坐著大口大口喝著啤酒,忘情地看著電視的球賽傳播大喊,和跟三五知己,或甚只是鄰桌的客人,嘻嘻哈哈大講特講的西人。沒想到,上周末起,英國和部分美國大城市的政府,緊隨其他歐洲城市,為了減低人傳人的可能,下令關閉所有酒吧。一夜之後,西方不單只生活習慣,就連社會形態都顛倒過來。

 

  隨著疫情的發展,冷清的街道,門庭深鎖的店舖和餐廳,跟憂心仲仲的老闆們,還有各大賣場中,扛著多包衛生紙和搶購糧食物資的焦慮群眾,成了強烈的對比。突然間,想起了愛德華·霍普 Edward Hopper 那著名的《夜遊者》(Nighthawks):黑夜裏,肅靜杳無人,只此一家還在營業的餐廳裏,坐著一對男女,和似乎刻意保持著距離的男子,背向著觀眾,遠在吧枱一角,安靜地坐著。一幅對比鮮明的,描繪著珍珠港後的美國社會,1942年的作品,那份對不明朗未來的無奈,和隱藏的憂慮,出奇地對應了2020年今天的情況。

 

  管你是宅男宅女好,是「不安於室」的也好。在疫情蔓延下,便利的流通(各國禁止國人非必要的出入境),面見面的交流(建議親密的接觸,排隊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已經成了往事。也許,這是上天給我們的新課題。嗯......我們都市人太愛忙碌,忙東忙西,總不願停下來細味生活。難得這趟被迫停下腳步,就不妨停一停,想一想,在感嘆舊有秩序之際,重新檢視生活,重新認識自己,做個「亞麻籽金菇碎烤櫛瓜片」小吃,暫且享受一個人 Happy Hour 的浪漫,再想想如何走下去吧。

 

  註:記住喔,疫情總會過去的,要面對的不只你一人,我們只要上下一心,定能共同面對的。請多多保重。

 

CONTINUE READING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1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