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油脂過盛】黑頭、粉刺、粉瘤分得清?亂擠粉瘤易變蜂窩組織炎,手尾長!

【油脂過盛】黑頭、粉刺、粉瘤分得清?亂擠粉瘤易變蜂窩組織炎,手尾長!

健康解「迷」

  暗瘡、粉刺等是常見的皮膚問題,有皮膚科專科醫生指出,不少人將暗瘡、粉刺和粉瘤視作「同類」,慣性以「擠壓」方式處理,殊不知僅擠走粉瘤囊袋積存的分泌物和代謝物,反而增加細菌感染風險,引起炎症反應。另有皮膚科專醫生指,曾有男病人常擠壓眼部附近粉瘤,令粉瘤惡化成蜂窩組織炎,結果需以手術引流處理,住院約1周才可回家。

 

馮偉傑醫生

 

  皮膚科專科醫生馮偉傑表示,黑頭是因油脂腺閉塞導致,通常分泌的油脂為白色,但接觸到空氣中的灰塵、廢氣後變黑,而形成黑頭︰「若未受塵埃玷污,就是『白頭』,屬無炎症感染,多數在鼻等位置出現。」至於粉刺則屬細菌感染,而導致的輕微發炎,多數在鼻出現,若日常無注意潔面,可能蔓延至面頰。「粉瘤內則有囊袋包著死去的細胞、油脂腺、纖維和分泌物,可視作已感染的暗瘡。」

 

易摩擦位置常出現

 

林嘉雯醫生

 

  皮膚科專科醫生林嘉雯則說,黑頭、白頭和粉刺成因相類,多是表皮油脂分泌旺盛,導致毛孔堵塞形成︰「粉瘤形成則完全不同,多數因創傷誘發,令表皮細胞進入真皮層,造成增生導致囊袋形成,當皮脂角質代謝物和油脂腺分泌在囊袋積聚,就變成粉瘤。」

 

醫生指粉瘤多數因創傷誘發,由於穿耳會造成創傷,故亦可能在耳珠等位置出現。(iStock)

 

  林醫生續說,粉瘤在易摩擦位置,如腋下、大腿內側較常出現,「另因穿耳會造成創傷,亦可能在耳珠等位置出現。」她指,粉刺、黑頭等多屬急性出現,且有機會自行消退,多數可用外塗藥治療,但粉瘤的形成則以年計,且多數要以手術處理。

 

  若自行「擠走」粉瘤,或會加重病情。馮醫生說︰「只擠走粉瘤中的纖維組織,並不能清除囊袋,更會在皮膚上形成孔洞,增加細菌感染機會,可能導致永久性的凹凸疤痕。」

 

  林醫生補充,不清走囊袋,很易再積聚皮膚代謝物而復發,且可能因細菌感染致嚴重發炎,最終變成蜂窩組織炎,一旦細菌入血更可致死。她指,曾有男病人眼部生粉瘤,但他常自行擠壓,出現發炎後又自行服用抗生素,結果令炎症惡化為蜂窩組織炎,「他連眼都睜不開,需注射抗生素,及以手術引流治療,最終住院約1周。」

 

或要動手術切除

 

  馮醫生指,若在0.5至1厘米大小以下的粉瘤,可考慮用口服抗生素加外塗抗生素藥膏治療,配合早晚熱敷5至10分鐘,有機會令粉瘤消散︰「若1、2周後仍無效果,便要考慮動刀切走;如有化膿,更要待傷口清膿才可縫合,康復期或長達2至3周。」他又提醒,年長者若有粉瘤不停復發,或是隱性糖尿病導致,不可掉以輕心。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