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首宗死亡?】63歲糖尿病男接種科興兩天後死亡!與疫苗有關?慢性病患者應否暫停接種?專科醫生親解!

【首宗死亡?】63歲糖尿病男接種科興兩天後死亡!與疫苗有關?慢性病患者應否暫停接種?專科醫生親解!

健康大晒

  本港疑出現首位接種科興疫苗後死亡個案,衞生署昨日(2日)深夜發稿指一名63歲男子於上月26日在佐敦官涌體育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新冠疫苗,兩天後出現急性呼吸困難,自行前往伊利沙伯醫院求醫,同日死亡。醫管局昨晚聯同伊利沙伯醫院交代事件,指暫未能確定死亡個案與疫苗有因果關係,不會在未能確立因果關係前暫停疫苗接種計劃。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今日開會進行因果關係評估,事件將轉交死因庭跟進。

 

  該名63歲男子患有嚴重糖尿病、高血壓和慢性支氣管炎,26日接種科興疫苗,兩日後(28日)凌晨1時30分因身體不適自行到伊利沙伯醫院求醫,入院時清醒但呼吸困難,急症室醫護當時診斷為支氣管炎,患者曾向醫護人員透露接種過新冠疫苗。凌晨3時患者獲安排入住內科病房,惟病情急速惡化,延至當日清晨6時死亡。醫管局指醫護人員搶救時見不到患者出現過敏反應,又指患者的血糖、血壓指數穩定,近期亦沒有因慢性支氣管炎而有入院紀錄。

 

日前一名63歲男子接種科興疫苗後死亡,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今日開會進行因果關係評估,事件將轉交死因庭跟進。

(iStock)

 

醫生:相信死亡與疫苗關係不大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林緯遜指,從藥理上看不到患者的支氣管炎與疫苗相關;即使接種後引致嚴重過敏反應,出現氣喘、氣管收窄的情況,一般會在接種後30分鐘內出現,但該名患者經過兩天後才現不適,相信兩者關係不大。他認為現階段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毋須因而暫緩接種,但提醒部分正服用類固醇藥物的慢阻肺病或急性支氣管炎患者,應待急性階段過去,獲醫生評估為適合接種才注射疫苗。

 

  科興疫苗的注意事項中,列出多類人士需「慎用」疫苗,包括患有嚴重慢性疾病、過敏體質、癲癇、腦病、血小板減少症、出血性疾病者、免疫功能受損者等等,是次死亡的患者患有嚴重糖尿病,同屬需「慎用」疫苗人士。林緯遜表示慎用是指需經醫生評估後才接種,尤其嚴重慢性病患者,林醫生說:「若病情控制得不好,如血糖、血壓高,會不會接種後一些輕微反應都會加重本身的慢性病、如打針後有輕微發燒、肌肉痛、疲倦等,令到自己照顧長期病的能力下降呢?」

 

慢性病患者:預約前應與家庭醫生商議

 

  慢性病患者應在預約接種疫苗前與平日看開的醫生或家庭醫生商議,在甚麼情況下可接種疫苗、應接種哪一款。雖然疫苗接種中心會有醫護人員在接種前再作評估,但他們不會有接種人士的醫療紀錄,未必能作出精準評估,尤其長者描述病況時大多不夠精準;即使帶同一兩周的血壓、血糖紀錄前往疫苗接種中心,亦不是最好的做法,一來紀錄未必準確,二來一兩周的代表性不大,同時亦會加重中心醫護的負擔。他認為「將評估責任完全轉嫁予疫苗中心醫護人員不是很公道」,建議預約前先諮詢熟知個人病況的醫生。雖然出現死亡個案,但他認為從此個案判斷,「看不到明顯與疫苗有關連的情況,而他本身有一個似乎很相關的慢性疾病,暫時看不到暫緩接種的需要。」

 

錄有6宗打針後送院個案,代表疫苗不安全?

 

  疫苗接種計劃開展未滿一星期,已錄有6宗接種疫苗後送院個案;分別有接種者出現心悸、眩暈、血壓高、顫抖、頭痛等徵狀,是否代表疫苗不安全?林緯遜不認同:「打疫苗有反應屬預期之內,大家對新冠疫苗期待已久,但都有少少過度關注。」他解釋新冠疫苗的副作用與之前的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相比,雖然數字上有一些分別,但整體而言並沒有相差很遠,副作用都是針口紅腫痛等,即使接種安慰劑都有這些反應,都會產生不適,未必與疫苗相關。

 

  歐洲多國早前展開疫苗接種計劃,挪威、德國分別有多名長者接種疫苗後死亡,林緯遜指事件經調查後最後結論與疫苗無關。他說:「大家要明白現在大規模接種疫苗,每日都有人因急性疾病求診,每日接種多劑疫苗,時間上有關聯性,但不代表存因果關係,大家要分清楚。」觀乎全球,接種疫苗後的死亡個案大多被指與疫苗無關,甚麼情況下才能證實到死亡個案是由疫苗導致呢?他指需視乎兩點:一,藥理上的可能性;二,即使與藥理相關,實際情況是否吻合,如時間上是否有關聯、自身疾病能否解釋到死亡等。但他承認難以證實異常事件與疫苗的關係,臨床上缺乏一些測試如抽血或掃瞄等,能指出死亡與疫苗相關,因此需要專家就每宗個案作出評估,找出是否存因果關係。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林緯遜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