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濕疹又發作】氣血不足惹的禍!春天飲食宜辛不宜酸?中醫推介2款清熱除濕湯水

【濕疹又發作】氣血不足惹的禍!春天飲食宜辛不宜酸?中醫推介2款清熱除濕湯水

譚莉英
美女中醫

  驚蟄一到春雷響,春草萌芽地氣通,枝頭綠意漸深濃,百花嬌豔綻吉祥,飛蟲嗡嗡鬧幸福,又是一年驚蟄到。

 

  傳統驚蟄,萬物生長,同時亦重新將細菌、病毒一併喚醒起來。氣血充盈的朋友固然精神奕奕,喜迎新的一年。但如果氣血不足或素有皮膚欠佳的問題,就有機會出現一系列皮膚過敏、濕疹或搔癢不適的問題,嚴重起來甚至會影響睡眠質素。Kay便是其中一人。

 

  Kay架著太陽眼鏡到來,來不及讚她有型,她便坐下,甩開眼鏡,其眼皮紅腫發炎,原來是濕疹急性發作,波及眼晴。

 

  Kay說:「每到春天,皮膚也變得敏感,紅、腫、癢、水皰、丘疹夾雜,知道濕疹又找上門。濕疹發作時瘙癢難忍,黃水橫流,嚴重影響著生活、工作和作息。今次還波及面和眼睛,又要戴口罩,實在煩擾。從中醫角度來說,為甚麼濕疹會好發於春季,而又有甚麼方法可以處理呢?」

 

  我答:「中醫認為濕疹是由於濕邪引發,內外因共同作用導致濕、風、熱蘊結於皮膚而發。脾濕,火熱內蘊以及素體虛弱都是其內因,開春便遇上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與家人、朋友歡聚的同時,少不了美食美酒相伴,不少人大魚大肉地享受著,在杯觥交錯中又一度幾近天明。這些美食固然美味,但太多的肥甘厚味卻會令脾胃增添不少負擔,加上休息欠缺規律,身體沒有得到好好修復,自然導致食積胃腸,脾失健運,濕濁內生。

 

  按五行來說,春天主肝,肝喜條達惡抑鬱,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鬱結,情緒不穩,都會容易導致肝火上犯,出現熱證,且濕又可蘊熱,可發為濕熱證;久之則見濕傷脾,熱則傷陰,故臨床又見虛實夾雜之證。急性濕疹多是由於濕熱而發,慢性濕疹多見虛實夾雜。

 

濕熱證:多見於急性濕疹,臨床表現為皮膚發紅,丘疹或小米粒紅疹,水皰,癢,抓破後會出現流水,水腫,可結痂,伴有發熱,心煩口渴,口乾 口渴,小便黃,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治療:宜清熱祛濕。

 

虛實夾雜證:見於慢性濕疹,臨床表現為濕疹日久不愈,皮膚粗糙,有鱗屑附著甚至形成苔蘚樣變,患處皮膚色暗,周身乏力,胃口差,失眠多夢,舌質淡, 苔白膩。治療:宜健脾養血,兼宜清利。

 

  而你的情況,當然是脾虛且濕熱所導致的急性濕疹,所以發病來得急且猛,加上肝開竅於目,五行當中春天行肝經,情緒不穩、作息欠佳、久視電子產品也波及肝、目,所以濕疹也影響到雙眼。」

 

  Kay續問:「了解到濕疹的原因,我應該採取甚麼措施來處理問題呢?」

 

  我答:「病從口入,既然一開始是因為吃的太多,吃的太飽而引起的問題,那我們就同樣用吃的方法來解決吧。

 

  正如之前所說,春天主肝,肝的運動趨勢是向上向外,所以在飲食上,我們應減少進食具有收斂作用的酸性食物,酸收而不利於陽氣的升發;辛味的食物具有發散性質,是可以配合食用的。

 

  春主肝,青色入肝經,所以春季也可以多吃一些綠色時令蔬果,例如:菠菜,蘆筍,菜心等。

 

兩款食療以供參考:

 

健脾除濕湯:冬瓜、生薏米、生扁豆、山藥各15克,芡實、車前子、土茯苓、白術各6克,將以上食材放入鍋中加水煎成一碗,可加適量鹽調味即可食用。本方具有較好的清熱利濕的效果。

 

理脾除濕湯:綠豆衣、冬瓜仁、銀花、南北沙參各10克,茯苓、薏苡仁、黑豆各9克,將以上食材放入鍋中加水煎成一碗,加適量鹽調味即可食用。本方具有較好的調理脾胃,清熱養陰的效果。

 

服法:連服二天,以觀後效,若果情況未如理想,請諮詢合資格的註冊中醫。

禁忌:脾胃虛寒、大便稀溏、老人、小孩、孕婦、大病、久病及長期病患者,服用前先諮詢合資格的註冊中醫。」

 

  Kay大喜,並問:「我現在搔癢得很辛苦,且影響外觀,有甚麼急救方法?」

 

  我答:「有,馬上針灸。

 

針刺:百蟲窩、血海和晴明等穴,留針20分鐘,隔日1次,七次為1療程,便可有立竿見影之效。」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1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