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夏天戴口罩中暑都唔知!醫生:帶扇撥涼兼可撥走飛沫!防中暑7件事,補水最緊要

夏天戴口罩中暑都唔知!醫生:帶扇撥涼兼可撥走飛沫!防中暑7件事,補水最緊要

健康解「迷」

  近日天氣持續酷熱,惟疫情持續,市民即使汗如雨下,依然要戴口罩防疫。有家庭醫生指,戴口罩會增中暑風險,因市民戴了口罩而疏忽喝水,且口罩覆蓋大半塊面,減可排汗範圍,並令呼吸不暢順,影響散熱,建議市民不用佩戴如N95的厚身口罩,若怕染疫可在外科口罩外加布口罩,或帶備扇子「撥涼」之餘,亦撥走旁人的咳嗽或打噴嚏時噴出的唾沫,平衡染疫和中暑風險。

 

家庭醫生林永和

 

  家庭醫生林永和解釋,當身體受熱過度,排汗等散熱機制不足以降溫,體溫就會不斷上升,當升至攝氏41度時,各種器官就會陸續失調,亦即中暑。患者初期會覺得非常口渴、疲倦、後尾枕痛、頭痛和皮膚泛紅等,若不及時處理,即有機會神志不清、語無倫次、全身抽筋,甚至死亡。小朋友、長者和長期病患者等均為中暑高危人士。

 

沒定時喝水 增風險

 

  林坦言,戴口罩會增中暑風險,包括疏忽喝水、減可排汗範圍和令呼吸不暢順。他稱,在烈日當空下,特別是在戶外活動、做運動或行山等情況,人必須每半小時喝500毫升水,以補充身體水分,促進排汗降溫,惟不少市民戴了口罩就不想「又除又戴」,沒定時喝水,致身體水分不足,增中暑機會。

 

家庭醫生關嘉美

 

  他續指,戴口罩就如「著多件衫」,口罩會覆蓋大半塊面,減少可排汗範圍,影響散熱。而戴口罩同時會使呼吸不暢順,降呼吸散熱效率。他形容,早前已有數名病人因戴口罩在烈日下活動,有熱衰竭情況。家庭醫生關嘉美亦透露,近日有1成病人頭暈口乾,但不知自己中暑,甚至有人以為只是天氣熱,狂吹冷氣降溫,導致傷風感冒。

 

  另很多長者或小童等染疫高風險人士,外出或會額外佩戴防疫面罩,林永和稱,此做法只會令空氣更不流通及散熱不理想,使體溫飈升,加劇中暑風險。

 

倡外科口罩+布口罩 代替N95

 

醫生建議夏天可在外科口罩外加布口罩,平衡染疫和中暑風險。

 

  惟疫情持續,市民不可不戴口罩。林說,明白在室內佩戴厚口罩如N95和防疫面罩也很辛苦,更可況在炎熱的戶外佩戴,但由於Omicron傳染性高,相信市民可在外科口罩外加戴布口罩,平衡染疫和中暑風險。關則建議,市民帶備扇子,撥涼之餘,有人面對自己咳嗽或打噴嚏時,可以「撥走唾沫」。

 

  林又建議,市民在防曬、補水和散熱這3方面做好準備,如穿長袖寬鬆的薄身淺色衫褲,減少吸熱;外出前留意天氣報告,若有酷熱警告,應避免在正午到戶外活動;另外出前亦宜先補水,且即使不口渴,但若有一定運動量,至少1小時要飲500毫升水。散熱方面,市民可吹風扇和適時休息,如行山每半至1小時就要到陰涼處休息;另可準備多個口罩,方便在大汗淋漓時更換。

 

  關嘉美則建議,市民常用水洗手和手臂,助降溫和讓水分揮發時產生涼感,另要避免喝濃茶、酒和咖啡,宜多補充電解質。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