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天氣轉涼起床著地腳踭痛?是足底筋膜炎!與勞損、氣血、肝腎虛弱有關!中醫教滋補肝腎、按穴位紓緩痹痛

天氣轉涼起床著地腳踭痛?是足底筋膜炎!與勞損、氣血、肝腎虛弱有關!中醫教滋補肝腎、按穴位紓緩痹痛

中醫話

  近日秋意漸濃,早晨起床明顯清涼。你有沒有在早晨下地著地時腳足刺痛?很多中老年人都有足跟痛的毛病,有些病程日久會變成持續性疼痛,最後連走路都艱難。據統計,約10個人就有1個會「腳踭痛」,其實是患上足底筋膜炎。註冊中醫師賴寶運表示,足底筋膜炎好發於40至60歲人士,女性多於男性。部分年輕女性在天氣轉冷後,亦會出現足跟痛,一定要留意!

 

早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

 

  賴醫師指出,大多數足底筋膜炎患者在病初並無明顯症狀,一般是早晨下地著地時腳足刺痛或鈍痛,在行走一段時間後,疼痛感會有所緩解或消失;久坐後或者腳在不負重一段時間後,站起行走的前幾步又會隱隱作痛。排除骨刺及炎症因素,一般足底筋膜炎患者足底筋膜存在膠原退變,意即長期勞損致筋膜組織發生退行性改變。簡單而言,出現足跟痛就是衰老的表現之一。

 

腳跟爲何會衰老?

 

  足底筋膜是一貫穿足底的軟組織,並非肌肉,缺乏彈性。當腳著地時,足底筋膜拉伸,反覆拉伸和撕裂會刺激足底筋膜,並引起足底筋膜勞損退化。然而,我們都不是運動員,日日坐辦公室,點解仲會腳踭痛?

 

  常說:人老先老手手腳腳。四肢末端本爲離心臟最遠的部位,一旦年老體衰,氣血運行不暢,便容易促使足跟發生退行性病變。中醫學認爲,不通則痛,不榮則痛。不通則痛是指人體經絡中的氣血發生阻滯不通,引發各種疼痛;不榮則痛是指人體經絡中氣血不足,不能濡養而引發的疼痛。

 

中醫著重補肝益腎

 

  中醫學認為「肝主筋,腎主骨」。中老年人肝腎虛弱,精血不足,才會引致骨痿筋弛,繼而發生足跟疼痛。飲食上,應注意滋補肝腎,如吃桑寄生、桑葚、芝麻、合桃肉、枸杞、羊肉、韭菜、生蠔、海參、蓮藕、栗子、山藥、黑豆,黑木耳等等,並飲食均衡。女士們,避免長期穿著高踭鞋。另外,每晚睡前泡腳,可有效舒緩足跟痛,讓你每天早上勇敢邁出第一步。

 

滋補肝腎的食品多,如桑葚、桑寄生、合桃肉、枸杞、韭菜、生蠔、海參、蓮藕、栗子、山藥、黑豆,黑木耳等。

 

簡單穴位按摩舒緩足跟痛

 

  賴醫師並推介經常按摩以下穴位:湧泉、承山、絕骨、崑崙、太谿,各穴1分鐘,有助舒緩足底筋膜痛。

 

(由受訪者提供)

 

註冊中醫賴寶運簡介

香港註冊中醫師賴寶運,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學士、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健康科學(中醫)學士,為跌打骨傷科醫師。成長於中醫世家,賴醫師並師承跌打骨傷中醫陳炳照近十年,臨床經驗豐富,博古通今,擅長內科、針灸及推拿等多种傳統中醫術。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