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小腸癌本地新症10年倍升!發達地區發病率高,症狀難察覺!專家建議推檢測及早預防

小腸癌本地新症10年倍升!發達地區發病率高,症狀難察覺!專家建議推檢測及早預防

健康解「迷」

  小腸癌是罕見的癌症,患者的5年存活率可由早期的8成跌至晚期的4成。

 

  中大醫學院早前與環太平洋大學協會合作研究顯示,全球近10年小腸癌發病率明顯趨升,香港的發病人數於10年間增近1倍;另發現發達地區的發病率明顯較高,年老患者升幅最明顯,團隊籲各地針對高危人口採取危險因素控制及早期癌症檢測措施,以控制上升趨勢。

 

  據醫管局數字,目前本港小腸癌的粗發病率為每10萬人中有2.2人,小腸癌新症由2011年的88宗增至2020年的164宗,10年間增近1倍;死亡個案亦由2011年的38宗增至2020年的60宗。由於小腸癌較難察覺,往往在轉移後才被確診,導致治療效果相對較差。

 

發達地區發病率高

 

  研究團隊從多個資料庫收集和分析數據後,發現北美、大洋洲及北歐等發達地區的小腸癌發病率最高,每10萬人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分別為1.4、0.96和0.94,且發病率又與各地的人均GDP、人類發展指數(HDI)、不良生活習慣、代謝疾病及炎症性腸病患病率成正比。

 

  另外,團隊發現全球過去近10年間的小腸癌發病率呈明顯上升,年老患者的升幅更明顯,50歲及以上長者發病率的「平均年度百分比變化」(AAPC)以波蘭的升幅為最大,過去10年每年平均增加21.4%,印度及泰國分別每年增加12%和10.3%。

 

研究團隊建議針對高危人口推早期檢測等措施,預防小腸癌。圖左為黃至生、右為黃俊杰。(中大醫學院圖片)

 

  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指,由遺傳因素導致的小腸癌只佔約2成,全球發病率增加料與環境風險因素上升,及醫學進步令更多人被診斷出來有關。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研究助理教授黃俊杰稱,各地政策制定者應實施具針對性的循證預防策略,以控制有關風險因素。研究詳情早前已於國際頂尖醫學期刊《Gastroenterology》發表。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