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講出嚟舒服啲!」、「唔好鑽牛角尖!」開解情緒困擾者經常犯的錯誤!你中幾多項?他們最需要的是甚麼?

「講出嚟舒服啲!」、「唔好鑽牛角尖!」開解情緒困擾者經常犯的錯誤!你中幾多項?他們最需要的是甚麼?

Kaman Lee
心理全說

  面對精神和情緒困擾者,尤其是當他們是我們關心的人時,我們可能很想幫他們儘快脫離痛苦,但有時可能太過著緊或肉緊,結果變成好心做壞事,幫不到情況不特止,還令到對方更難受、加重無助和孤寂感。以下是人們開解精神和情緒困擾者經常犯的錯誤:

 

  ❌- 當困擾者還未想講的時候,強迫他/她交談,以為患者「講出嚟舒服啲」,於是在人家不想講的情況下猛迫人: 「做咩事啫?」、「有咩事唔開心?」、「講出嚟睇下我幫唔幫到你?」這樣反令患者徒增心理壓力。作為身旁人,靜靜地日常陪伴可能更好,無需要求患者要全盤托出,當患者感到信任和安全的時候,自然會講,那時專心聆聽其傾訴更具正面效用。

 

  ❌- 當困擾者道出不快/不安經歷時,猛追問細節和過程,例如:「嗰陣時佢點欺凌你?」、「當時你有冇反抗?」、「那你咪好驚囉?」這樣強迫困擾者在他/她未準備再面對不快/不安經歷的時候、重新回憶整件事的細節,只會惡化其困擾和不安的情緒。

 

 

  ❌- 當困擾者吐露心事時,為了表示自己有相同經歷或明白困擾者處境,馬上以自己經歷/經驗回應,不知不覺地把焦點從困擾者轉向自己身上,本來應是聆聽困擾者的心事,最後卻變成困擾者要(被迫)聆聽自己的故事。作為身旁人,要緊記最適宜的角色是做聆聽者,讓困擾者有機會舒發他/她可能久鬰在心裏的心事,焦點(focus)是困擾者而非自己,雖然無意,但不應在此時「搶fo」(搶了困擾者的focus),自己不受控地猛講自己如何,這反令困擾者語塞,亦無助於對方舒發鬱結。

 

  ❌- 有些人愛用一副「智者」口吻教困擾者「應該」如何,最常見的是:「你應該睇開啲」、「你唔該鑽牛角尖囉!」、「咁小事你唔應該咁執著」、「你身在福中不知福,應該開心啲!」、「你唔應該諗咁多」等;其實,有好心情又邊個想抑鬱?有些更喜歡用自己經驗否定困擾者的感受:「想當年我……你呢啲算得係咩?好小事而已!」其實,精神和情緒困擾者需要的並非應該/不應該的偉論,他們都懂要「開心啲」,問題是,他們明白這個道理但做不到,所以旁人不斷做「智者」講道理/講經驗,自己可能自我感覺良好,但那只會更拉遠跟困擾者的距離,亦更加深困擾者感覺「我好有問題」的無力感和孤寂感,下次更不會再找這類自視「智者」的人傾訴。

 

  其實,困擾者更需要的是同理心,我們未必需要同意困擾者的想法/做法,但可以表達出適當的關心,當困擾者道出困擾時,一句溫暖的「辛苦你了」 、比一大段「你應該如何如何」可能更令對方釋懷。聆聽時,無需否定對方的主觀感受,因為其個人感受對他/她自己來說,是真實的,但當我們傾聽完畢時,可讓對方知道,過去或現在的不好/壞心情,並不代表未來也會一直不好。身為家人、伴侶和朋友,最重要的是鼓勵和陪伴困擾者尋求專業協助,在過程中盡力陪伴他/她完成療程,重點不是放在「你有病」當中,而是放在「你不是一個人面對」和「療程不會無了期而是可以有康復的一天」和「完成後,你將會好轉很多」。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