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胰臟癌原因 | 突然暴瘦、經常腹瀉?男人求醫揭患晚期胰臟癌!疑與一飲食習慣有關!醫生:飯後出現3個警號要即求診

胰臟癌原因 | 突然暴瘦、經常腹瀉?男人求醫揭患晚期胰臟癌!疑與一飲食習慣有關!醫生:飯後出現3個警號要即求診

健康解「迷」

  胰臟癌早期徵狀不明顯,大部分患者發現時通常為時已晚,因此又被稱為「癌王」。内地一名45歲男子突頻繁腹瀉,起初以為是腸胃不適,但自行服藥後卻未見好轉,反而症狀惡化,消瘦許多,最終就醫檢查發現已患上末期胰腺癌。

 

  據《新浪新聞》報道,内地45歲的車先生(化名)向來身體健康,惟幾個月前排便習慣突然改變,從日常規律變為頻繁腹瀉、大便不成形。起初他以為只是腸胃不適,便自行服藥。不過他的病情未見好轉,反而症狀更加嚴重,一吃肉類食物,大便就會排出油脂。於是車先生前往醫院就診,但腸鏡檢查不果。

 

  幾周後他的症狀惡化,身體消瘦許多,最終透過上腹部CT檢查,發現竟罹患末期胰腺癌。醫生指出,車先生罹患胰腺癌恐與其吃飯習慣有關。若平時吃飯過快、過燙,或經常暴飲暴食,這些都是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統癌症的潛在誘因。

 

  他續指,食物沒有經過充分咀嚼就匆匆下嚥,或是高溫食物都會直接損傷食道黏膜,並且當食物過燙時,胰腺需要分泌更多的胰液來應對高溫的刺激,長期下來,胰腺就會因過度工作而逐漸受損,最終可能引發胰腺癌。

 

  醫生又提出,飯後若出現3個表現,要警惕是身體的求救訊號:

 

1.持續性腹痛

 

  胰腺癌患者可能會在飯後感到上腹部或臍周疼痛,該種疼痛可能是絞痛、鈍痛,且可能逐漸加重,常被誤認為是胃病。如果這種疼痛持續且服用胃藥後無緩解,則應考慮可能是胰腺癌。因為胰腺癌可能導致胰管或膽管梗阻,進而引起膽道内壓力升高和膽管擴張,產生疼痛感。

 

2.飯後腹瀉

 

  胰腺癌患者的胰腺外分泌功能可能受損,導致消化酶分泌不足,進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這種消化不良可能導致腹瀉,尤其是脂肪瀉。如果飯後頻繁出現腹瀉,且大便中帶有未消化的脂肪,就要警惕患胰腺癌的可能性。

 

3.飯後出現噁心、嘔吐

 

  由於胰腺癌可能導致膽總管下端或胰腺導管阻塞,使得胰液和膽汁無法順利進入十二指腸,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這種消化障礙可能導致惡心、嘔吐等癥狀的出現。

 

胰臟癌10大風險因素

 

  根據本港醫院管理局資料,胰臟癌是入侵性強的癌症,由於在胰臟的惡性腫瘤生長緩慢,位置隱蔽,初期病徵並不明顯,即使定期每年接受身體檢查的病人,也很難從一般檢驗中測試出患上胰臟癌,因此不少病人到了癌症晚期才察覺患病,因而耽誤治療,影響生存率。

 

  即使可以進行手術切除,病人的存活時間較其他癌病患者為短。大多數的胰臟癌發生在年齡65歲以上的人士,其他風險因素包括:

 

性別

男性比女性有更高風險

 

種族

黑人的風險較高

 

抽煙

吸煙者比不吸煙者患上胰臟癌的機會高出大概2至3倍

 

超重

超重的人有較大風險

 

飲食

長期過量進食動物脂肪和少吃蔬菜和水果會較易患上胰臟癌

 

糖代謝異常

糖尿病可以增加患上胰臟癌的風險

 

化學品

長期接觸殺蟲劑後、石油或染料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患上胰臟癌的機會比非患者高出2倍

 

慢性胰臟炎

常與胰臟癌一同發現,但並不一定是導致胰臟癌的原因

 

遺傳性胰臟炎

遺傳性慢性胰臟炎會增加胰臟癌的機會,但非常罕見

 

資料來源:醫院管理局

 

胰臟癌7大常見症狀

 

  胰臟癌是本港致命癌症的第4位,在2020年導致813人死亡,由於它的症狀不明顯,不容易在早期察覺,且治癒率相當低,因此亦有「癌王」的稱號。據香港癌症基金會資料顯示,胰臟癌常見的7大症狀如下:

 

1. 腹背痛

上腹部近胸骨底部首先出現與消化系統無關的痛楚不適,後來擴開至背部。開始時痛楚較為間斷,但頻率漸增,逐漸變得持續。患者於躺臥時痛楚會加劇,而坐著向前傾時感覺會較紓緩。有時進食後痛楚感覺會更強烈,輕壓腹部亦會覺得痛。

 

2. 突然消瘦

胰臟癌會減少胰汁分泌,令身體無法吸取養分,導致體重驟降。

 

3. 厭食

癌細胞會削弱消化能力,間接造成食慾不振。油性糞便、肚瀉或便秘:胰臟癌會減少胰汁分泌,令脂肪未經分解便被排出體外,導致消化不良。症狀為糞便變油、灰白、有惡臭。

 

4. 黃疸

如腫瘤位於胰頭便有機會阻塞該處膽管,令膽汁無法進入十二指腸;當膽紅素在血液積聚

便會造成黃疸。黃疸症狀為眼白和皮膚泛黃、皮膚痕癢、尿液色深、糞便色淺。

 

5. 噁心、嘔吐、吞嚥困難

如腫瘤壓住前方胃部,食物未能正常進入消化道,進食時便會感到吞嚥困難,也可能出現噁心和嘔吐。

 

6. 發燒及發冷

 

7. 靜脈栓塞

 

資料來源:香港癌症基金會

 

轉載自晴報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