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陳奕迅中暑休克倒地縫逾30針!50歲以上中暑人士死亡率達7成!夏天運動只飲白開水唔夠,缺乏電解質可致心律不正或昏迷!即睇中暑迷思+預防措施

中暑 | 陳奕迅休克倒地縫逾30針!50歲以上中暑人士死亡率達7成!拆解3大迷思︰夏天運動只飲白開水唔夠,缺乏電解質可致心律不正或昏迷!附預防方法

利嘉敏
嘉‧點健康


  陳奕迅在端午節當天於室外打網球時中暑休克暈倒,倒地的時候面部撞地,亦因此導致腮骨骨裂及下巴受傷,需縫逾30針,重慶站6場個唱需要延期。農曆五月初五日「端午節」是一年中陽氣最旺,而午時(即中午11時至下午1時)為陽氣最猛,若在戶外進行高體能運動,有相當高中暑風險。雖然端午節已過,盛夏仍是要提防中暑的。又,需要經常鼓勵朋友在做足防曬下每天多接觸15分鐘陽光,但並不是叫大家暴曬或企正陽光底下做運動。關於中暑,普遍人有以下迷思:

 

陳奕迅中暑休克倒地需縫逾30針!50歲以上中暑人士死亡率達7成!夏天運動不能只補充白開水?缺乏電解質可致心律不正或昏迷!即睇中暑迷思+預防措施

(圖片來源:Envato)

 

  (1)以為自己做慣運動,就不會中暑。事實是:這與身體是否「運動底」無關(除非是久經專業訓練的職業運動員,皆因他們平時已適應炎熱的環境下進行體能訓練)。要先了解人體為何中暑:當身體產生的熱能速度高於散熱速度、而令體溫上升至40℃,就會有中暑的風險。夏天的溫度很容易構成體內熱能速度高的環境條件,若再烈日底下進行劇烈運動,散熱速度往往較慢過熱能產生的速度,那就會中暑。

 

  (2)以為中暑好小事,抖一陣就無事。事實是:中暑可導致死亡。去年在6月,本港就有兩宗因中暑而死亡的案例。中暑的死亡率其實可達至40%至50%,50歲以上的死亡率更可增加至70%。中暑的症狀有:口乾、頭暈、頭痛、噁心、氣促、心悸、虛弱、無力、抽筋、癲癇、神志不清、昏迷或腎功能受損等。輕微中暑若一至兩、三天大致上可慢慢恢復,但嚴重的情況可令臟腑功能永久受損、甚至致命,故不能忽視。

 

  (3)以為中暑只發生在戶外。事實是:在戶內也有機會中暑,只要室內的溫度令體內產生的熱能速度高過於散熱速度,便會中暑。如家中有長者、孕婦、心臟功能不佳、高血壓患者、肥胖人士,則要特別留意,因他們的血液循環通常較慢,直接影響體內散熱速度。故炎夏在屋內,一定要開風扇和冷氣,確保室內溫度不焗不熱。有些老人家非常節儉,怕多開風扇和冷氣耗電,這要靠作為後生的去勸喻了—相比電費,老人家的健康更為可貴。又,相同道理,久坐在停泊在烈日底下的汽車也有機會中暑。

 

  所以陳奕迅的故事提醒我們:

 

  (1)夏天戶外做運動,可以選清早或黃昏,要避開太陽最猛烈日當空的時段。

 

  (2)市面已速乾而帶清涼感的排汗、散熱運動衣發售,那會減少身體吸熱的效果。

 

  (3)夏天在戶外,要盡量避免穿吸熱又難散熱(如黑色)的衣服。

 

  (4)不要只單純補充白開水,因為當我們在戶外大量出汗時,電解質也會同時損耗,電解質失衡會導致:脫水、頭暈、口渴、心律不正、肌肉痙攣、肌肉無力、頭暈、昏迷的症狀。所以夏天在戶外,最好帶備一支電解質水或自備一支(250ml)加了5至10ml 天然海鹽的白開水。

 

  (5)戶外運動前,避免喝具利尿功能的咖啡因飲品,那會加速體內水份流失。

 

 

Q︰為何會中暑?
A︰當身體產生的熱能速度高於散熱速度、而令體溫上升至40℃,就會有中暑的風險。
Q︰中暑有甚麼症狀?
A︰中暑的症狀包括︰口乾、頭暈、頭痛、噁心、氣促、心悸、虛弱、無力、抽筋、癲癇、神志不清、昏迷或腎功能受損等。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