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2014
拿破崙加冕典禮
白水
白水
白水(1948-)廣東南海人,澳門出生,香港長大。羅富國教育學院畢業後到中大崇基學院讀哲學,1977年畢業後獲法國政府獎學金到巴黎學習,修讀新聞從業員課程、翻譯、哲學(美學)。一直停居巴黎。名片上自我介紹:西洋文化史,博物館講解員。
Art Walk@Paris
加冕典禮 Le Sacre
畫成於1806-1807年間
帆布油畫 高:6.21米 寬:9.79米
畫家:大衛Jacques Louis DAVID(1748-1825)
拿破崙訂購
現展藏於羅浮宮德農翼一層75室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典禮,仿效一千年前的查里曼大帝,被教皇祝聖加冕。傳統是在香檳的大教堂舉行長達十小時冗長兼對被加冕者諸多壓抑的動作,以示君權神授。
拿破崙當時已被國會推舉為「獨裁者」,仿羅馬帝國模式,他想通過用世襲帝位方式對抗當時歐洲總體反他為首的大革命後的法蘭西共和體制。為擁有至高權力找依據,迫教皇來為主禮,但同時又要表現獨立於教會,終於是自我加冕。
法國大革命是剷除舊制度及教會勢力,拿破崙是調和新舊力量的人物;而教宗庇護七世也是個有遠見的領袖,他願與拿破崙簽教務專約(1801年),結束政府與教會之間自大革命的教會改革帶來的不和,確定教會地位;政府擔負教士薪水,但被沒收的教會財產不能退還。
畫面顯示的是在自我加冕後再向帝后加冕的場景。有些導遊書說是拿破崙突然決定自我加冕,查看當日的筆錄及有關資料,其實事前禮賓司已安排好將儀式縮短,要教皇只替大帝擦三次聖油,不要把儀式拉得太長,然後拿破崙自我加冕。這樣重要的場合,臨時「爆肚」式的行動是難以想像的。
在羅浮宮新古典主義畫廊
畫家大衛很佩服這位軍事天才,他被委任繪製這歷史大事也是他非常樂意的。他曾說過:「我可在我的英雄的陰影下滑進歷史」。但在歷史與美學中他有所取捨,在處理一百九十一位社會上有頭有面的人物上,他拿得著分寸,畫面重心突出在拿著冠冕的拿破崙身上。跪在地上的帝后約瑟芬跟右邊教皇前的空位成一三角形,是全畫的中心。右邊坐著穿白袍的是教宗庇護七世,周圍的是樞機主教及各地區主教。最前排的軍官分別捧著帝國的符號-正義的手及地球儀;畫的左邊是拿破崙的兩名兄弟及兩姊妹。正中坐著的是拿破崙的母親。約瑟芬畫得較年青,畫家用綠底色使人物更清晰顯眼。會場的傢俬及牆壁佈置繪畫得非常細緻,真實感很強。
拿破崙背向教宗庇䕶七世
約瑟芬受大帝加冕
帝國的符號:正義之手及地球儀
其實,畫家並非如實報導。首先是教堂在他筆下矮了很多,這才能顯示主角拿破崙的高大,事實他很矮小。教皇也有種無可奈何的表情,只做個觀眾,而非主禮者。畫家讓他作個降福狀,好像有些微動作。至於畫中央的拿破崙的母親,當日不在巴黎,因她不滿拿破崙與其弟Lucien不和,不願回來,當日仍在羅馬觀看賽馬,有文件證明。還有畫家大衛將自己畫在畫的最高處,但照當日在場人士名單中查看,沒有他的名字,很有可能他要「滑進」歷史去。
當日不在場的拿破崙的母親
後排中間是畫家大衛本人
大衛根據當日的詳細筆錄,做了許多個人素描及蠟像,擺位臨摹設計這60平方米的巨作。
在凡爾賽宮有另一張,那是大衛在拿破崙落台後,避居比利時期間完成的,原是一班美國商人訂購由畫家本人做的複製品。兩幅比較,高下立見;無可否認,羅浮宮原作(1810)比凡爾賽那幅水準高出很多。畫家終於逝世於異鄉,1825年,77歲。拿破崙死於流放中,1821年,只得52歲。
畫家大衛在獄中的自畫像
大衛為教宗庇護七世繪畫的肖像油畫
在導遊工作中,經常見到有教師帶著學生在畫前詳細講解,但真不知他們可以講到甚麼,老實說,此畫宣傳味大過歷史真實。也許,歷史的演繹往往如是;三國演義比三國誌更深入人心。也許,三國演義更接近真實,歷史的真實好像不那麼說得準,總是有種與時俱進,任君選擇,各取所需的傾向。難道歷史是如此虛無的嗎!
編按: etnet財經‧生活網二十周年獨家呈獻《DIVA品味派》,將於9月25日華麗登場,為俊逸型男、知性淑女精心打造本地唯一潮拜頻道。《ArtWalk@Louvre 》專欄將移至《DIVA品味派》,進一步突出專欄風格。與此同時,《生活副刊》頻道亦將新裝上陣。
DIVA品味派 - 潮拜頻道 華麗登場
生活副刊 - 全方位頻道 著地生活由此起
敬請密切留意!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