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2021

拍賣行會將流拍作品資料刪除?購藏藝術品前要做的三步「盡職審查」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Bosco Hong

    Bosco Hong

    以藝術收藏為主導的投資公司Artillector的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在這裡,我們不談風花雪月,只談藝術市場。

    遊於藝

    逢周三更新

  買樓、租樓、買舖、租舖,成交前全部都會做 due diligence。銀行開戶、找換店兌換,就連開一間公司,同樣都要做 due diligence。買一幅藝術品,又豈能夠不做好盡職審查?

 

第一:作品是否流傳有序清晰。

 

  通常拍賣行的圖錄內,都會有明確的來源記錄,記載這幅藝術品曾經多次的拍賣記錄,又或者有過多次在不同的畫廊出售的歷史。每一個記錄都要小心清楚查核,是否真有其事?當你留意清楚並小心核證所有的歷史記錄,你會對藝術品現在的價格有一定的掌握。

 

  不過要小心注意,現在拍賣行已經習慣把流拍的作品資料刪除。如果沒有做足功課,你是很難知道這幅作品在流拍時的估價如何,以及那一場拍賣的日期時間等資料,去計算為甚麼會有這樣的結果。

 

  流拍有太多原因,主要有三個:藝術品的估價太高、當時的藏家需求太少、藝術品有瑕疵等問題存在。失去了流拍的場次作為參考,會影響了你競投時的決定,以及對藝術品價格的看法。

 

第二:圖錄記載。

 

  拍賣的紀錄都會有一欄列明這幅藝術品曾經的文書記載。嘗試努力尋找每一個記錄,無論是電子版本,還是實體版本。因為記錄可能會有更改。

 

  過去有太多事例,例如一本圖錄曾經記載某某藝術家的藝術品,但過了好些日子,他們把這幅作品在圖錄內刪除,因為他們不再認可這幅藝術品是這個藝術家的作品,又或是其他原因覺得不適合收錄於這本圖錄中。如此便會影響了藝術品的價格,要留意這是否已經反映在拍賣的估價內。

 

第三:展覽記錄。

 

  藝術品若果曾經在某一些展覽地方展出,會讓價格有所上升。不妨先查核那些展覽場地的規模,以及當時展覽的準則,如果是大型 Group exhibition,可以看看當時共同參與的藝術家名單,因為這會影響藝術品的價格。

 

  希望上述三點能夠讓你購藏時,對估價和預期成交價有更實在的掌握。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