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2024

《武替道》:見證龍虎武師的辛酸史,向港產動作片致敬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Alex Lai

    Alex Lai

    前半生為傳媒人,曾於多本中外雜誌刊物、蘇富比及新世界集團供職,過去十年涉足水墨文化推廣、策展與輔導治療,唯難改囤積居奇,及蒐集香港文化事物習慣,持續學習「斷捨離」,琢磨「收」與「藏」的故事。

     

    IG: @alexsklai

    香港‧寶‧藏

    逢周三更新

  特技演員,正如2021年紀錄片《龍虎武師》闡述,可以做替身、特技、龍套等,負責動作片中最驚險搏命的工作,當中有些累積若干經驗後,便晉身武術/動作指導。

 

  翻查一下,「龍虎武師」這個稱呼,原來最初來自粵劇戲班,表演翻跟頭、搖旗吶喊等高難度動作,增添看頭,到後來,將這些技藝帶進電影行業,成為特技演員,演變至香港電影中一種特殊工種,說起來,70、80年代第一代電影動作特技演員大部分便出自四大戲劇學校,包括于占元的中國戲劇學院、粉菊花的春秋戲劇學院、唐迪的東方戲劇學校,和馬承志的中華戲劇學校——這些特技演員,正如2021年紀錄片《龍虎武師》闡述,可以做替身、特技、龍套等,負責動作片中最驚險搏命的工作,當中有些累積若干經驗後,便晉身武術/動作指導。

 

 

  最近,承接電影《武替道》炒熱,主角董瑋一段85年在台視晚會的高難度表演也在網上翻熱,一個鯉躍翻身輕如鴻毛,自信滿滿,讓人嘆為觀止。

 

 

  自小便看董瑋在《戲班小子》、《自梳》(文藝戲)演出,這個在《龍爭虎鬥》被李小龍扑頭的小子在《武替道》的本色演出,富有說服力,卻誠如他本人強調是「動作設計」,但道出八、九十年代功夫演員的辛酸、對電影的貢獻外,也道出武術指導的興衰,熟悉這一篇電影歷史的,知道過去香港不同武術指導,各自發展出固定班底,即香港觀眾熟悉的:洪(洪金寶)家班、劉(家良)家班、成(龍)家班、袁(和平)家班等,這些班底,往往力求呈現最刺激、突破的動作畫面,鑄造了香港動作電影輝煌一頁,更曾幾何時,耀武海內,也輸出不少外國包括荷里活電影,把香港式特技和武術動作發揚光大。

 

 

  《武替道》勝在以文戲為主,拍攝充滿80年代氣息,取景尖東,也懷舊,劉俊謙演呆呆的戇直青年,捕獲不少媽媽觀眾芳心,散場時聽到她們大呼小叫「好cute呀」,「不過打得唔係好勁」,有趣有趣;相比《九龍城寨》,伍允龍與劉俊謙在《武替道》中少了誇張動作,倒反映故事脈絡推進的角色人性,增加戲劇張力,「動作設計」果然不同「武術指導」——若能着墨更多動作設計的細節與Craftsmanship,可能讓觀眾更能明白箇中分野。

 

 

 

  拼搏不是妄顧生命,相反,動之以情,靈活變通,反思過去的「攞命式」浮誇表演,重新審視工作安全及尊重生命,是《武替道》的核心刻劃,亦替香港人「隨機應變」,即「執生」補上一筆;同時,儼如已故著名電影學者 David Bordwell 曾言,香港電影「盡皆過火,盡是瘋狂」( All too extravagant, too gratuitously wild),香港人精神,如電影,隨時可拼搏一場,務實地做多些有實際幫助的事,就如劉俊謙在電影中直言:「返工等放工?我想放工等第日再有工開呀」。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