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015

戲劇如何幫助精神病患家屬減壓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Text: 魏綺珊

  在未接觸過精神病患者之前,相信大多數人都對精神病患者有一種無形的恐懼,就算知道患者已經康復,也築起戒備之心,生怕他們突然復發,控制不了病情,到時不知如何處理,因此往往也盡可能避免與精神病患者接觸,久而久之精神病患者就慢慢被孤立,就算是精神病康復者也難逃此運,難怪政府也要拍攝宣傳片鼓勵市民多接觸他們。

 

  糊塗戲班於2013年成功申請政府的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創立無障礙劇團,訓練對象包括健全人士、聽障人士、視障人士、肢體殘障人士及精神病康復者五個群組,透過戲劇訓練,結集團員的故事,再編寫劇本,用他們的故事激勵人心,將他們由受助人變成助人者,發揮他們的藝術潛質,擴闊他們的生活圈子,讓不同障別的人士互相認識與了解,創造出更廣更大的世界。未來,希望無障礙劇團能以巡迴演出形式,創造就業機會,以自負盈虧的方式營運下去。 

  要創立一個那麼特別的劇團,我們得做很多準備功夫,也要不時做增值工作,為此我們曾經到過醫院,參與精神病患家屬的聚會,以即興戲劇與家屬展示及講解如何控制情緒,以及怎樣處理情緒病人的方法,我們負責演出,由註冊護士負責解答家屬的問題,過程中大家都玩得很開心,從即興故事中得到很大的啟發,產生出的討論,也有效地幫到家屬們了解多些方法處理病患者的情緒,相對而言,我們也獲益匪淺。

  另一個環節是家屬分享,將他們的個案及所遇到的情況告知我們,說著說著,大多數都按捺不住情緒,流下眼淚,那是愛惜子女之情,也是受病情困擾,精神壓力無法亦無處宣泄所致。試想像家中有患精神病的子女,長期受著病情影響,不止病者受困擾,就連家人也同受困擾,部分家屬還會將責任歸咎自己當初做錯什麼,長期下去,很多時也開始有抑鬱症,跌進漩渦。

 

  要脫離精神病的纏繞,首要是患者願意面對,接受治療,別將精神病看成魔鬼一般,有病自然就要看醫生吃藥。傷風感冒時,我們會看醫生吃藥,也不怕告訴別人,其實精神病也是千萬種病的其中一種,不是生人勿近的超級傳染病,不用收起自己,其他人也不應帶著歧視眼光對待,反之彼此都應敞開心扉,積極面對,以正面的態度改變現狀。

 

  家屬們都願意踏出一步,參與分享會,透過即興戲劇聚會尋找出路,是一個好的開始,戲劇開啟心智,打開心扉,未必是徹底治療的良藥,但肯定是減壓的好幫手。多與別人溝通交流,除了可擴闊生活圈子之外,更可以集思廣益,互換訊息,在繃緊的情況下輕鬆輕鬆,未嘗不是一個方法。

 

心水推介:《動物園的故事》

  「中央公園既是一個公園,也是一個空洞內心世界。」

 

  「導演處理,最大挑戰,是在豐富作品涵意和作品的趣味性之間,作出平衡及取捨。」

 

  社區劇場邀請羅松堅執導這極具份量的作品,阿爾比(Edward Albee)創作。劇本翻譯是黎翠珍教授,並由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主角朱柏謙及著名舞台劇演員周家輝演繹,這也是戲劇界公認的演技派作品。

 

    《動物園的故事》是一齣近半世紀的荒誕劇經典。彼得在紐約中央公園靜靜地看書,謝利經過動物園之後,向彼得問路,二人攀談起來,謝利發狂般傾訴自己和狗的故事---也屬於人類的「動物園的故事」。《動物園的故事》將於1月22-25日,假牛池灣文娛中心文娛廳上演。

 

  阿爾比的《動物園的故事》,被歸類為荒誕劇,主因是當中的反戲劇及違反邏輯的元素。然而這些現象卻現存於現實之中:貧富懸殊、籠屋穿著背心的中年男人、中環上班的假中產、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基層分享不到富裕社會的成果…也引證著阿爾比作品的永恆性。

 

演出詳情:

日期及時間: 2015年1月22日至1月25日(晚上8時)、1月24日至1月25日(下午3時)

地點:  牛池灣文娛中心文娛廳

票價:  $200

查詢:  社區劇場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