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1/2018

《童年情感忽視》新一代親子讀心術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馬靄媛

    馬靄媛

    曾任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項目經理及中文新聞寫作課名譽講師;職業訓練局高級傳媒主任及編輯;《香港經濟日報》及《明報》首席記者,擅長撰寫專題及人物訪問,醉心文字世界,相信知識可豐富心靈、啟迪人生。著有《這個記者夠彆扭》人物訪問集及《愛是不能埋-謝婉雯傳》。 

    世界在讀什麼

    逢周三更新

 

書名:童年情感忽視:為何我們渴望親密,卻又難以承受?

(Running On Empty : Overcome Your 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

作者:鍾妮斯。韋伯(Jonice Webb)

出版:橡實文化(中文版)/Morgan James Publishing(英文版)

 

  我發覺坊間教養孩子的書籍,不少都與名牌掛勾,離不開如何教出入名校的子女、孩子IQ有多高,鮮有教父母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以致子女長大,心靈依舊冰封,不懂擁抱愛。

 

  《童年情感忽視》揭示了21世紀的親子現象。作者是童年情感忽視(CEN, 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研究的權威,過去十年,她發覺,不少孩子都有一些共通點:他們內心空虛,冷漠疏離,自我評價低,把真實情感掩藏……這些,背後和他們的「家教」有關。孩子的父母都沒有做甚麼,而是父母們在照顧孩子脆弱的情感上,甚麼都沒有做。

 

  大人們的無力感,同樣來自他們的情感真空的「承傳」,他們也有情感缺憾,既害怕又渴望親密關係,不懂得愛。就是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的父母,也會忽視孩子的內心需要,在缺乏情感指導及認知下,降低了對孩子情緒的敏感度。

 

  書中列出12種導致情感忽視的父母類型,包括自戀型;權威型;放縱型;活在憂傷裏的單親父母;成癮型;憂鬱型;工作狂;必須照顧特殊需求家庭成員的父母;成就與完美導向型; 反社會型;身兼父職或母職的孩子及為孩子著想但是缺乏自覺的父母。

 

  自戀型父母有自私傾向,為了面子犧牲了孩子的前途;放縱型父母欠缺紀律,令孩子也失去人生導航;工作狂父母縱使名成利就,卻和子女關係失衡......所有情感忽視型父母,通通「輸左頭家」。

 

  受情感忽視的人,會有以下的特質:空虛感、反依賴、不切實際的自我評價、虧待自己,把同情心留給別人、罪惡感與羞恥感、針對自己的憤怒與自責、極力想隱藏真實情感、無力滋養自己和別人、缺乏自我紀律及對覺察或瞭解情緒的障礙等。

 

  此書有系統地列出情感忽視的特質和父母類型,也提供了更新的契機,書中有10個修復練習,如「感覺詞彙表」:從841種形容詞中,練習覺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也有「說不」、「請求幫助」、「喜歡和不喜歡」、「快樂優先」、「飲食習慣」、「運動」、「休息和放鬆」、「自我紀律」及「自我安慰」等自我改變清單,給父母「進修」及練習。

 

  愛,是畢生的功課,要窮一生去修煉,這才是真正的承傳。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