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4/2014
「望氣」這回事
已過世的明式傢俱收藏家、鑑賞家王世襄先生的惟一入室弟子田家青先生在生果日報發表鴻文《王世襄式的鑑賞:望氣》,在文章的開頭便大肆批評趙汝珍所著的《古玩指南》,認為此書錯誤的古玩鑑別方法和「招數」誤盡蒼生。至於此書的所謂錯誤的古玩鑑別方法和「招數」如何誤導讀者,他沒有說,我亦沒有讀過《古玩指南》,所以不知所云。
指摘一個作者和一本書誤盡蒼生而不舉證、說明錯誤在那裏,對過世的作者公道嗎?
隨後他又說:「三十多年前,我認識王世襄先生前走的也是這個(標準)路數,當時從老一代古玩商和圈子裏的藏友們學了各種的招數,對應每種器物都有相應的招數作判別,幾年下來,還覺得自己眼力挺好的,這亦是一個普遍的規律:按這種方法一旦學會了一些技術性的知識,學得了一些招數之後,必然慢慢的就會越發自滿、自負,不知深淺,從宏觀角度講,走這種路線必然是愈來愈注重細節,眼界會愈來愈窄,人的心胸也會愈來愈窄,變得十分小器。且無知者最無畏,到達自滿、自負,這個階段的時候,就離著上當受騙不遠了,看東西也是翻來覆去。拿件瓷器,先是掂量掂量手頭兒,又聞又看。看家具是先鑽桌子底下,死乞白賴地逐一去看個部件是否有後修後改或後配的等等」。(標準)路數是那些路數,「招數」說的又是甚麼招數,田家青先生語焉不詳,令到如我般的讀者想從他的鴻文中,學得鑑定古董的一招半式也不能,真是令人十分失望!
田家青先生將《古玩指南》貶到一文不值,目的原來是要為他的老師王世襄先生塗脂抹粉,他是如此說的:「後來認識了王先生,發現他對古代藝術品的鑑賞根本就不是這一套,他只需要看一眼,就「一眼明」,明白了,從側面看,他人「一打楞」一楞神,像打了個激靈似的就看清楚了。其實,自古對這種鑑定就有一種叫法:「望氣」。所謂的「氣」就是「氣韻」,實際上它是透過看被鑑定器物本身,看到它背後的精神世界,氣韻表現得是一個時代的精神。此種鑑定的方法實際上才是最本質最精準的。把握住的是整體的氣息。」老實說,我看完田家青先生的偉論,猶如丈八金鋼,摸不著頭腦。我亦試圖望著我的收藏,卻甚麼「氣」、「氣韻」也望不到,這是否意味著我鑑定古董的(標準)路數、招數不到家,走上歪路,所以錯漏百出,贋品當真品,貽笑大方?
愚蠢的筆者只望到一對黃花梨扇形南官帽椅,卻望不到「氣」
田家青先生可能是武侠小說迷,看得太多對《九陰真經》、《九陽真經》、《易筋經》練成之後天下無敵的描述,以為學懂「望氣」猶如學內功時打通了任督二脈,將會打遍天下無敵手,鑑定古董不會走漏(眼),真是令人發噱。
任何一種文物鑑定永遠都是從基本功著手,先要了解材質,是屬於瓷、銅、竹、木、石、紙、布的那一類;再研究製作過程,如青銅器、陶器、瓷器從何而來;再看造型、花紋、釉彩;再看時代特徵,最後才看歲月留痕,如銅銹、土沁。這些只是鑑定文物一個籠統的說法,並非惟一標準。不同的文物有不同的面貌、特色,因此不能一概而論。話雖如此,無論學習甚麼文物鑑定的專門知識,不從基本功著手,試圖從虚無縹緲的所謂「望氣」入手,只會走火入魔。
田家青先生尊師重道、愛師情切,把王世襄先生描繪成「天人」一樣:「古玩界歷來有這樣的說法:玩古玩沒有不打眼的,沒有不上當的。可是這麼多年來,在王先生看過的不計其數的器物中(有的還是我跟他一起買的),還沒有發現王先生看錯東西上了當的事。他的圖書中著錄了那麼多藏品,在社會上出版發行了這麼多年,也沒聽到有誰說某件東西整個兒是個「瞎活兒」(行話:指徹頭徹尾的贗品),可見其鑑賞力。」真是令人莞爾,如王世襄先生由收藏第一件文物開始就從不打眼、從不上當,何止是「天人」!
「透過物質的表面現象深入本質的「望氣」境界,當然是古玩鑑賞的最高層次,絕非人人能做到,客觀地說,是沒有多少人能做到,更準確地說,是沒有幾個人能真做到。王先生能行,是因為底蘊深厚。他從小涉獵中國文化,首先研究中國書法和繪畫,氣韻和精神在書法和繪畫上的反映最為鮮明。在此基礎上,他又研究青銅器、漆器、佛像、造像、樂器、竹刻、家具,融會貫通,捕捉到了這些器物間內在相應的聯繫和時代精神之間的關係,找到歷史脈絡,因此能站在高端,不是著眼具象,而是放眼宏觀,對各類藝術品和鑑定品加以審視判斷,透過器物的表像看到時代特質和藝術水準兩個本質。」這樣看來,我等庸庸碌碌之輩,這一輩子也學不懂如何「望氣」!
「例如,唐三彩是不少收藏家喜愛的收藏門類,對其鑑定有不少的方法,其中之一是看釉,幾十年前,「唐三彩」,可以以釉面內是否有微細的斷裂(俗稱「細開片」)來判別真偽。當時的偽造屬粗獷型,做的都是工藝品,做不出裏面的「開片」,所以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準確的判別特徵,可以作為招數。後來,隨著唐三彩價錢高漲,到了偽造者認為值得花工夫的時候,便花力氣突破了這個技術難題。從此,凡是以釉內「細開片」特徵來判別唐三彩真偽的人,都「翻了車」。真是不說不知底藴,一說便露餡。田家青先生顯然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講外行話。
幾十年來,古董商、收藏家鑑定唐三彩的真偽,從來都不會只看「開片」,亦沒有那麼儍以「開片」為鑑定唐三彩的惟一標準,總是先看造型、陶胎、釉、土沁、水銀光,最後才用放大鏡看「開片」,從而得出一個真偽的結論。田家青先生不是唐三彩的大家,不知道無論造假者技藝如何高超,假唐三彩跟真唐三彩的「開片」不盡相同,造假者直至現在也沒有「突破了這個技術難題」。田家青先生拿業餘藏家、低水平古董商的「招數」來講鑑定唐三彩,真是令人莞爾!
「望氣」這樣的一種絕活,還是留待田家青先生這種「高人」推而廣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