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5
練功
「欲練神功,必先自宮」是武俠小說家言,世上並沒有《葵花寳典》,也沒有《易筋經》、《九陽真經》、《九陰真經》等秘笈,令到學武之人在短時間內學到一門絕世武功,稱霸武林。
文物鑑定亦是如此,無論收藏家、古董商讀了多少本關於文物鑑定的「天書」,沒有經過實踐,所有文物鑑定知識只會淪為紙上談兵。
話雖如此,收藏家之中只看書,不作研究,不跟隨專家學習,不與資深收藏家交流,只跟著書本所言購入藏品的收藏家比比皆是,這類收藏家的藏品質素之低,可以講是意料中事。
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偏偏有人不信邪,以為多讀幾本「天書」便可以成為文物鑑定專家、收藏家。這類人之中,大教授是一個,過氣大編導是另一個,其他人何止千千萬萬。
我有時會上「文物交流網」,絕大部份展示的文物都是「開門假」,藏家的文物知識貧乏,基本文物知識也沒有學懂,遑論文物鑑定這門艱深的學問。
走私客和文物販子的文物知識從何而來?他們大部份是半文盲,書沒有讀過幾本,學習文物知識的途徑不外乎從口語相傳和從買賣中累積而來;反觀一些所謂學者,文物歷史、知識說得頭頭是道,一到文物鑑定這個環節便露餡。
「土法鍊鋼」這個名詞大家都聽過,學習文物鑑定沒有終南捷徑,大家只能抱著「土法鍊鋼」的精神,不怕艱辛,一步一步學習,最終才會修成正果。
我自己初初入行時甚麼都不懂,名詞如「唐三彩」、「安陽時期」、「六大名瓷」等等卻可以說出幾個。我當時買了大量書籍,每天啃書幾個小時,空閒時逛博物館,遇到大拍賣行的拍賣預展一定不會錯過,從而印證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
啃書、參觀拍賣預展的拍品只能學到皮毛,離文物鑑定的精髓很遠,我覺得與其他古董商交流,跟真正的專家學習才是最重要。
我非常幸運,入行初年已得到其他行家指點,真正的專家教導。大部份古董商藏私,輕易不肯教人。我不恥下問,用誠意打動我認為有真才實學的古董商,學到的文物知識、買賣技巧終生受用不盡;而得到真正的專家教導,才令我對文物鑑定開竅。
學習文物鑑定不須自宮,但要練功。我練功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甚麼類型的文物都看,真的假的、懂的不懂的,一有機會便上手看,不懂的就查書,就教於高明,認為是假的更加仔細看,找破綻;另一個方法就是多做買賣,從買賣中學習分辨真假。
我以前看到懷疑是高仿的器物,不是破口大罵,就是出言譏諷,後來學乖了,愈是懷疑是高仿愈仔細看,第一次未必看得出,從頭到腳多看幾次,必能看出破綻。
「高仿」即是幾可亂真之物。明、清官窰器的現代仿製品的仿製技術愈來愈高,亂真程度已達到百份之八、九十,不是富經驗的古董商和專家,根本分辨不出真假,危險程度可以說是各類文物之冠。
「輸小不輸大」的意思是買錯細價的文物不傷脾胃,從中更可以學到同類器物的破綻所在,總好過買入大價貨才出錯,一舖清袋。
十幾年前行上出現了幾件全器灰色的青銅器,不老實的行家說出自「水坑」,因為從來沒有跟礦物質接觸,因此才沒有慣見的銅銹。我信以為真,花了八萬港幣買了一件素身的青銅壺,後來才知上當。
這類「水坑」青銅器愈出愈精緻,很多本地和外國行家都上當,據聞有些外國行家一件貨便輸掉一百幾十萬港幣。
我當年輸掉八萬,受了教訓,除了避過將來買錯大價貨時一鋪清袋之劫,也學到辨別真假青銅器的一點知識,可說是因禍得福。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