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5/2016

巧立名目必為財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費吉

    費吉

    中國文史哲學士,收藏家,古董商,英國戴維德基金會(Sir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牛津亞殊慕蓮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導賞員,足跡遍及外國及香港拍賣場、博物館。國內宋代窰址考察團顧問,對宋瓷硏究獨具心得。曾師從已故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現時為多個國內外私人收藏機構顧問,以及《古玩裏的金錢世界》作者。

    古董投資秘笈

    逢周二更新

  在一間茶餐廳花幾十元叫一碟粟米石斑飯,沒有人會相信吃落肚的是真正石斑塊;拍賣行巧立名目、動輒要一百幾十萬的拍品,究竟又有幾多人會相信?

 

  說的是最近中國嘉德春拍其中一件拍品「元鷓鴣斑盞」、外行充內行的網上媒體稱為「金鷓鴣油滳天目」的建窰兔毫盞。

元鷓鴣斑盞  來源:中國嘉德/大象視界

元鷓鴣斑盞底部   來源:中國嘉德/大象視界

  中國嘉德用大量篇幅介紹此一建窰兔毫盞:

 

  「此件盞形制規整,口沿一圈略有收束,腹部斜收,小圈足呈玉環狀,留有旋坯紋。其胎體厚重堅致,色澤紫黑。釉色黑而潤澤,器內外施釉,底部露胎,釉汁垂流厚掛,有的凝聚成滴珠狀。遠觀之,有如大大小小不同的油滴,濃淡深淺、曲曲彎彎,色彩上濃下淡,近觀之,黑釉之中萬點金色,如雨如珠,大小相雜,散射飛濺,直似夜空上流光閃爍的禮花。試想盞內注滿清茶,端起時水光晃動,搖曳著盞內禮花曼舞,如此這般,醉人的何止是茶香?刊於宋初的《清異錄》說:『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鷓鴣斑盞是釉裝飾的工藝燒製而成。因燒製條件要求非常高。點彩釉窯變鷓鴣斑。成為極為稀少的名貴品種。」

 

  網上媒體卻這樣形容這一只普通的建窰兔毫盞:

 

  「這件大約南宋的金鷓鴣(油滴天目),估價是80-100萬,儘管大象個人認為,它最終的成交價會遠遠不止這個估價,但是估計其當前的市場價值還是很難在上海市區好一點的地段買到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但如果把時間往前推600年,在日本室町幕府時代,用它換一座城池應該不是問題…這應該是內地拍賣二十年以來,級別最高,沒有之一的一件建盞!如果要判斷建盞的級別,窯變和釉色可能是影響建盞價值的最重要因素!嘉德春拍的這件,達到了金鷓鴣級別。」

 

  中國嘉德看重、網上媒體大力吹捧的這一只普通的建窰兔毫盞,最終流拍,證明無論一些外行如何胡說八道地吹捧一件普通貨色,群眾的眼光還是雪亮的!

 

  對於這一只金鷓鴣(油滴天目),網民發表了很多有趣的評論:

 

  「又開始炒做了!國人甚麼都想炒,你騙我,我騙他,他騙他,他又騙他,這就是炒作現狀。其實說白了都是想不經過不勞而獲,一朝變富的心態而已。」

 

  「建盞,有些不懂的認就不要說話了,有人仿照古人燒法想燒出天目曜變來,燒了十幾萬隻建盞,都沒燒出來,古代一個窯就出上萬隻建盞,多少個窯燒了多少年,也就出了那麼幾隻天目。」

 

  「依然價值連城!雖然物件兒我看不懂,但它是中華歷史文化的見證,不是物質可以衡量的。天天就想著錢,小編你他媽能做點文化人該幹的事不?」

 

  「假貨,幾百年了,包漿都沒有,燈下還真反光,你在逗我?」

 

  「鷓鴣與建盞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日本人生生把它叫歪了,但是在這個有著文化斷層的國度,我們學著日本人叫做「油滴」大約也無妨了。小編說這句話臉不紅來心不跳,廉恥盡喪。」

 

  「拍1-3個億都正常,反正是洗錢,東西無所謂,說的越玄乎越好。」

 

  「這個跟在日本哪個曜變差了十萬八千里換毛城池。」

 

  「小編:我認為這個杯子能換美國一艘航空母艦。」

 

  「瞎說!這個在古代也不可能價值連城!現在作為古董才有一定的價值!」

 

  我粗略估計,建窰兔毫盞這二十多年來我買賣超過五百件,價格介乎於幾千元和幾萬元之間,過手的兔毫盞如帶啡色兔毫的,我老老實實稱之為「兔毫盞」;如帶銀色兔毫的,我沿用日本人的叫法,稱它們為「禾目天目」,從不敢亂呼亂叫「鷓鴣斑盞」,或更離譜的「金鷓鴣油滳天目」,以免為識者笑。

曜変天目茶碗   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

油滴天目茶碗   大板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傳世最著名的建窰盞,當數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藤田美術館、龍光院藏的

「曜変天目茶碗」和大板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的「油滴天目茶碗」,此四盞皆是日本國寳,我與它們均有數面之緣。

 

  曜変釉是焼窰時偶然出現的效果;兔毫、油滴的釉色和效果卻是窰工有意為之;傳世曜変釉茶碗只得三只藏於東洋博物館,在拍賣會或私人買賣市場因此已成絕響,油滴盞還可以偶然在拍賣會或市面上看到。

 

  網上媒體唯一說得凖的是日本人稱呼建窰盞釉色,儘管名目眾多,卻沒有「鷓鴣斑」這種叫法,遑論「金鷓鴣油滳天目」這個網上媒體自創的名目。

 

  究竟怎樣的釉色才可稱為「鷓鴣斑」partridge feathers?

 

  論述宋、元黑釉瓷器的專書,我認為寫得最好的是Robert D. Mowry’s “ Hare’s Fur, Tortoiseshell, and Partridge Feathers”。此書論證嚴謹,圖片甚多,是不可多得的參考書。書中圖版35 、36和37展示一支梅瓶和兩只斗笠小碗,裝飾的釉正是「鷓鴣斑」。

北宋  磁州窰鷓鴣斑梅瓶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藏

  對於最近一、兩年出現的這家網上媒體我有一點看法:主事人明顯是外行,本身沒有藝術品收藏,亦從來沒有做過任何藝術品買賣,對各個領域的藝術品只是畧識皮毛,這本來問題不大,只要如實報導藝術品的拍賣行情、走勢,再加插一些有趣味的資訊和分析,文章的可讀性便高;但如横加自己的外行評論、不停地為一些不誠實的拍賣行和不良拍品敲邊鼓、推波助瀾、為虎作倀,除了貽笑大方,亦令人懷疑主事人為了金錢利益而胡說八道、愚弄民眾,很快便會淪為國寶幫、全真教教主,與丘小君成為同一路的人物。

 

  其實我對拍品「元鷓鴣斑盞」的真實性充滿懷疑。從第二張圖片所見,圈足的兩個牛津鑽取樣本的鑽孔已被遮蓋,網上媒體指出「藏家交付專業人員用鹿角霜加大漆進行了無損修復」,這真是千古奇聞,這麼多年來我見過牛津鑽取樣本的鑽孔無數,從沒有見過行家或藏家將鑽孔修復、遮蓋,唯一的解釋是貨主不想買家看到真正的胎色或鑽孔的形狀。

 

  需知道建盞胎含鐵量高,一向有「鐵胎」之稱,胎體厚重,呈黑灰色、紫黑色,胎質粗糙堅硬,露胎處色沉而無光。此碗露胎處有泥土遮蓋,看不到真正的胎色,明顯是沒有經過清洗,這在一件大價瓷器來說,是一件非常不尋常的事。另外,牛津鑽取樣本的鑽孔都是非常規整的,貨主故意不讓買家看到鑽孔的形狀,會不會是兩個修復、遮蓋的鑽孔根本不是牛津鑽取樣本的鑽孔,而是用其他不專業的鑽嘴鑽出來鑽孔,因此這一拍品並非「牛津熱釋光分析報告」檢測、分析的同一只建窰盞,而是已掉包的拍品?

 

  如果我的猜測沒錯,這又是一樁「真證書,假拍品」事件,這就解釋到這一只巧立名目的「金鷓鴣油滳天目」為甚麼流拍。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