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2019

「許多中國畫家的失敗,原因就是缺少了腦和心。」— 蕭勤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伍常

    伍常

    香港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學院客席講師,曾任職於佳士得美術學院及邦瀚斯拍賣行,在本地藝術界有多年工作經驗。熱愛中國水墨、詩詞、普洱茶、紅樓夢,一直致力在各大媒體平台傳播東方文化美學。

    藝術人的修藏物

    逢周一更新

  說到 “collector”,很多人會即刻聯想到專門搜羅「高大上」(高端、大氣、上檔次)物品的收藏家,例如,甚麼甚麼億萬名畫,甚麼甚麼名車、名錶、珠寶首飾等等;但對我而言,收藏的「作品」本身的quality、rarity、condition等固然重要(不然周街一個儲咗十張八張Yes! Card的小學雞都叫自己做「收藏家」仲得了?),但收藏「過程」中的際遇和趣味有時才是最好玩及過癮之所在。

 

 

  話說在上周,當筆者正在忙於為公司旗下代理藝術家蕭勤老師現正在香港蘇富比S|2藝術舉行的個人展覽進行籌備工作之際,突然在碌facebook時無意中看到書友林先生的帖文,說他剛從另一位書友中收到一本由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在1985年出版的《蕭勤個展:氣的系列》絕版catalogue。如此神奇的巧合和緣份,作為一個已經「病入膏肓」的book addict,又豈能錯過?二話不說便放下手上工作, 跑到他在位於上環的二手書店,即時現金交收,火速禮成!那天,我再一次感受到:藏書人的最大快樂,莫過於此。

 

 

  回家後,細心品嚐這本藝術戰利品,才發覺原來「好戲在後頭」。

 

  首先講書的內容。蕭勤在國際藝術界的地位,在近年經過畫廊、美術館,以至拍賣公司的積極研究、展覽和推廣下,實在是無容置疑(有關他的個人威水史,可參考此處,在此不贅),這裡更想和大家說的是蕭勤老師除了是一名傑出的藝術家,他在藝術哲學思維和寫作方面的修為也是在華人藝術圈中難得一見的 — 無論是當年還是現在。且讓我們看看他在上述catalogue中的一段話:

 

  「我們知道,東方文化有整體的、綜合的、內省的、靜觀的、象徵的及精神的特質,而西方文化則是個體的、分析的、進取的、理性的、物質的。東方人較注重縱的深刻的研究,而西方人則喜歡橫的廣泛的開拓與創造。東方藝術,由於它受哲學思想的薰陶,使藝術創作的意境能極端地昇華;西方藝術,除了對一切自然事物能作極理性及細微的分析、觀察及描寫外,更能活潑潑地發展藝術家創作的個性。這是好的一面。反過來,壞的一面是,東方的藝術易陷於因循保守、墨守成規;西方的藝術除了易陷於形式以外,更會矯枉過正地強調獨創而變成實驗性的遊戲。」

 

  可見在歐美兩地長期生活,不斷地學習和實踐多年後,蕭勤在1980年代已逐漸建立一套有關東方與西方藝術比較的獨到見解。這在當年的亞洲藝術界可說是十分超前的。

 

  另一段有關中國藝術學習理論的分析,同樣發人省思:

 

  「學院的訓練就是設一個既定的模式,要大家對著這個模式用眼睛和手去做。創作的訓練,一開始便要訓練眼睛、腦、心、手四方面,也就是說,一個畫家應該不但用眼睛去觀察,還是用腦去想,用心去感受,才用手表達出來,和學院的訓練 — 依老師之言,不經過腦和心,依樣畫葫蘆 — 是有很重要層次的分別的。這點我特別要強調。我想許多中國畫家的失敗,原因就是缺少了腦和心。」

 

  這個對於著重「臨摹」多於「創新」的中國藝術傳統,絕對是一針見血的評論;在三十多年後的今天重看,還是如此的擲地有聲,值得所有藝術家朋友引以為戒。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