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2020

壽終正寢的通識?藝術作為通識教育的核心之一,該如何扮演貫穿脈絡的角色?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伍常

    伍常

    香港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學院客席講師,曾任職於佳士得美術學院及邦瀚斯拍賣行,在本地藝術界有多年工作經驗。熱愛中國水墨、詩詞、普洱茶、紅樓夢,一直致力在各大媒體平台傳播東方文化美學。

    藝術人的修藏物

    逢周一更新

  經過十多年的白老鼠式實驗後,教育局在上周突然宣布,通識科因為染上急性「黃」毒而壽終正寢。

 

  這樣的「宇宙級」教育界笑話和鬧劇,發生在九七後的香港,早已見怪不怪;可憐的是,又苦了一眾無所適從、又無可奈何的本地學生吧。

 

  值得思考的問題是:沒有了通識科,是否代表我們不能再學習通識呢?

 

  說到通識,陶傑曾在早年的一篇文章說過:「通識教育沒有課程。學校的課程如果是一部汽車內燃機的各個部組零件,通識只是機械部組之間的潤滑油。」

 

  作為一個藝術教育工作者,我經常想,「藝術」作為通識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的三大核心之一(另外兩大範疇為「科學」和「人文」),我們應該怎樣教授藝術,令藝術可以扮演「潤滑油」的角色,從而提升他們的跨學科學習興趣?

 

  正如不少專家所講,通識的重點不在於後者的「識」,而在於前者的「通」。所謂的「通」,就是融會新舊知識,貫通中外思想,令學生開始領悟到不同事物之間看似無形實則有關(relevant)的微妙關係,從而引導他們繼續探究相關的知識。

 

  例如,在上周的拍賣預展,我就問一個同行的學生:如果要用一幅當代藝術作品來形容 2020年,你會想到甚麼?

 

石田徹也 (1973-2005)

無題

估價:HKD 1,800,000 - HKD 2,800,000 (USD 233,385 - USD 363,044)

 

 

  她說,她想到在佳士得香港拍賣預展看見的日本已故藝術家石田徹也(1973-2005)的一件作品《無題》,然後給我引述有關拍品的簡介:

 

  「《無題》中,這半自傳式的主角被藝術家物化為日常生活中極為普遍的洗手盤,張開雙手盛載着他的『朋友』——一隻經常出現於石田氏作品、狀甚如卡夫卡《變形記》的小蟲。被物化的自畫像雖貫徹洗手盤常見的慘白用色,主角眼神與環抱之狀卻流露保護、關愛和憐惜的情感,力證藝術家勇於付出不求回報的關愛、珍視、呵護。他曾說:『人的痛、苦、悲、不安、孤獨等,都是我能強烈感受的東西。我想以自己的方法,把這些東西消化、再表現。』」

 

  香港疫情的反覆無常,加上經濟的急速衰退,可以想像一般香港市民的生活並不好過。身處在如此的「攬炒」困局,再對照石田徹也畫作中對於現代人那種困惑無助的精神面貌和生存掙扎的超現實描寫,真是何等的驚心動魄,直叫人一見難忘。

 

  (這時候,想到學生的心思如此細密,眼光如此厲害,真的有點「老懷安慰」。)

 

  在離開會場的途中,在手機上看見有關富藝斯(Phillips)公布的鐘錶拍賣成績。我又忽發奇想反問自己:如果要用一款腕錶來形容 2020年,我會想到甚麼?

 

  思前想後,發現這兩枚剛在Phillips高價成交的卡地亞「Crash」 型號腕錶,其達利式的超現實扭曲造型,也許是本年的最佳寫照吧。

 

左:這款約1991年製的卡地亞「Crash」型號18K黃金腕錶,當年限量發行400枚,估價港幣32萬至48萬,最終以港幣94.5萬成交。

右: 這款約2019年製的卡地亞「Crash Skeleton」型號WHCH0006 18K玫瑰金鏤空腕錶,當年限量發行67枚,估價 港幣25.5萬至51萬,最終以港幣80.64萬成交。

 

  就這樣,我們一起上了一堂非常愉快、近乎即興的清談式藝術通識課,既interactive又inspiring,不亦樂乎。

 

  心想,真正的通識課不是本該如此隨心嗎?

 

  還改甚麼他媽的名?考甚麼他媽的試?Give us a brea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