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1/2018
衣服是為誰而做?
Ivan Lau
Ivan Lau
劉君孟(Ivan Lau),本地資深傳媒人兼形象造型師。被喻為本地新派人氣時裝專欄作家,文筆一針見血,愛以時裝業界之二三事來諷刺時弊。文章散見Yahoo、Roadshow、《Cosmopolitan》、《經濟日報》、《嘉人Marie Claire》和《ELLE》等等。
More Than Fashion
逢周一更新
最近在思考一個有關衣服與人的問題,曾幾何時,時裝是很簡單,記得Cristóbal Balenciaga、Yves Saint Laurent、Azzedine Alaïa、Oscar de la Renta、Valentino Garavani,以至Alber Elbaz和Tom Ford等殿堂級時裝大師,都說過是為女人而做衣服,他們希望令女人變得漂亮,希望女人會因為穿他們的設計而自豪。Alexander McQueen和Phoebe Philo亦強調他們的衣服是讓女性被賦予更大力量。不過這些說話,已經很久沒有再聽過,感覺愈來愈陌生。因為眼前的新一代設計師,都有他們自己的世界,有自己一套與眾不同觀點,他們不需要女人做靈感繆斯,更不會為女人和身體而著迷,他們只需要自我,為自己想要的烏托邦而做衣服。然後,是一大堆不著邊際,雲遊太虛的個人理論,此起彼落。
我有理由相信這個鴻溝,正正是今日時裝潮流形成的起源。個別品牌不作評論,因為大家眼前已經有一大堆甚麼時裝車禍,以及在時裝周出現很多標奇立異的時尚達人,真的假不了,觀眾評價無花無假,「騎呢」是最能貼切形容現在的時裝潮流。為甚麼以前設計師所設計的衣服可以令人穿得漂亮,現今的時裝則令人變得不堪入目,甚至令大家不想去碰?人們的品味固然是問題所在,但衣服責任更大。衣服來自設計師,設計師通過了解人的需要而設計,設計包含理念訊息,背後更重要是教育,教育穿衣者認識時裝,兩者環環相扣。有怎樣的時裝,就會有怎樣的人;有怎樣的人,就有怎樣的時裝。
創意是不應被抹殺,但沒有以人為本的衣服設計,跟一間不能讓人住得舒適的樓盤單位是沒分別。市場的畸形扭曲,總是有原因的。人不應故步自封,但當眼前看到如今這個時裝界,實在沒法子叫人不沉醉往事。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