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1/2022
時裝界病態式愛情: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離任後,Gucci便會找到真愛?
Ivan Lau
Ivan Lau
劉君孟(Ivan Lau),本地資深傳媒人兼形象造型師。被喻為本地新派人氣時裝專欄作家,文筆一針見血,愛以時裝業界之二三事來諷刺時弊。文章散見Yahoo、Roadshow、《Cosmopolitan》、《經濟日報》、《嘉人Marie Claire》和《ELLE》等等。
More Than Fashion
逢周一更新
Gucci與創作總監Alessandro Michele分手一事轟動時裝界,因為很多人都認為Gucci在他掌舵下才會有今日亮麗成績,躋身人氣品牌。是的,數據是騙不了人,不過一個國際品牌置身在全球第二大奢侈品集團Kering之下,事情又怎會如此簡單。大財團追求的永遠都是增長率和時間效益,當在預設時間內增長開始放緩甚至出現下滑,便會出現企業結構性變動,以作出預防及抑制下滑情況繼續惡化。其實早在今年三月我寫了一篇《沒有聯名的Gucci還剩下甚麼?》的文章,已經提出對Gucci業務前景的憂慮,所以對於Alessandro Michele「被」和平分手的消息,我並不感到意外,因為遲早都會發生。
Alessandro Michele在社交平台公布消息並有感而發說:「有時候當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不同觀點,很自然就會分道揚鑣。」其實已經告訴大家他和Gucci是性格不合而分手,再者《WWD》報導中亦提及他被高層要求增強品牌產品的設計力度來提高人氣度與營業額,但Alessandro Michele卻沒有達標。而我在《沒有聯名的Gucci還剩下甚麼?》那篇文章其實也有提到Alessandro Michele在近幾年不斷推出聯名系列,只是用來提高熱度與製造話題性,當一個國際品牌要靠Comme des Garcons、Dapper Dan、EXO成員KAI、三隻小豬、米奇老鼠、多啦A夢、The North Face和Balenciaga的輔助才可以去引起市場關注,其實極不健康。
Alessandro Michele在Gucci的成就不能抹殺,但他的固執亦令到他變得過於自我中心,漠視市場環境變化。其服飾設計一直存在的最大詬病,就是毫無變化可言,好聽去說就是貫徹個人風格,難聽說就是十年如一日。他自2015年上任以來,推出過無數系列,但根本沒有人能夠辨認出那些服裝屬於那一季系列,因為每一季都是千篇一律。當年Phoebe Philo每一季的Celine都是貫徹個人風格,但大家都能辨認出是那一個系列,因為Phoebe Philo總會在很多細節設計及剪裁上花心思,用內涵令消費者心悅誠服,而並非一味靠食老本。
今日Gucci仍會在KOL身上花很多錢去做宣傳,但表面上的曝光率又是否反映到現實?在真實的銷售數據上反映到Gucci的受歡迎程度?據說內地有經濟能力那群消費者已經對Gucci那一成不變的復古風感到厭倦。剛好踏入七年之癢,是誰令Gucci變得乏味?是誰令一段關係變得平淡?Alessandro Michele之後Gucci便會找到真愛?別開玩笑,因為要激情火花的人又怎會渴求細水長流。當分手已成習慣,今日的時裝品牌還有甚麼值得被寄予厚望,反正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