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3/2015
李光耀的政治智慧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肺炎入院已逾月,病況未見好轉,更一度誤傳死訊。在祝福他早日康復之餘,相信港人可在這位卓越的華人政治家的智慧中,獲得啟發。(編按: 李光耀於今日凌晨3時18分在新加坡中央醫院逝世)
李光耀對新加坡的家長式的管治,令星洲經濟能夠穩定而持續地發展。(圖為李在2013年發表的著作)
無論你對他觀感如何,受到中外很多政治領袖重視、推崇的李光耀,在為政和做人方面都有其值得參考的地方。李光耀對中國的觀察,可能會比很多對中國又愛又恨的港人更加客觀。他在其著作《李光耀觀天下》中指出,中國從來沒有西方民主的傳統,故不可能實現西方傳統的民主,而將會走自己的路。他預期,中國會極審慎地朝着更多參與式的政府發展。中國鄉村和部分較低層次的立法機構已實現直接選舉,或擴大直選範圍,但會逐步擴大(即「循序漸進」?)所謂「黨內民主」,就是必須在中央同意的候選人中選擇,以免選舉結果不可預計。
即使李光耀對中國政制不存厚望,但他仍相信今後幾十年內,若沒突發事件,中國經濟增長將會持續,並樂觀認為中國領導人有足夠的意志和能力,理智地處理國內的挑戰,包括知識產權和企業制度如何獎勵,甚至解放國民的創造力。
他又指中國愈來愈多官員接觸西方教育及觀念,能寫能講流利英語,並了解世界,他們其實是實用主義者。今時中國領導人與上幾代領導人所面對的挑戰不同:過去是貧窮和基建缺乏,而今時則沿海與內陸城市貧富懸殊。李光耀不但點出了中國沒有法治和管治制度這弱點,又警告30年內,中國可能變得更為獨斷、更加民族主義。
話雖如此,當李光耀比較中國和印度時,卻發現印度因從來不是一個統一國家,在種族、語言等分歧之外,邦聯制也使地方政府不聽命於中央,各邦分裂,內部差距大,造成政治步伐不一致,印度的行政效率遂難與中國比較,而源自種姓的階級制度,也令印度發展裹足不前,印度人平均收入還不到中國人收入的三分一。
看李光耀這類政治精英所造就的強人管治,更映照出盲目信賴制度的不妥當。制度由人制定,「一法立,一弊生」,當制度或法例成立時,它往往只在特定的時間適用,隨着社會蛻變,僵化制度未必跟得上時代變遷,正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一地要修憲,人會說因制度完善方可修憲,但若未及修憲,漏洞仍在,而會不斷有人走法律罅、鑽空子,何況即使制度再好,執行時難免仍有各式紕漏。
對李光耀家長式的管治,港人有讚有彈,但新加坡在很多方面確比香港做得好,而且是個Fine City——靠罰款(fine)「營造」的美好(fine)城市,是否真靠罰得好才會美好,不得而知,但李光耀說新加坡的成功取決於:安全、平等,以確保每一代人持續成功,又通過引進資金、管理、技術,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值得香港深思。
轉載自: 晴報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