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4/10/2024

AI︱OpenAI轉型惹爭議!非牟利變營利化公司增投資吸引力,但觸發高層離職潮,究竟是福是禍?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方展策

    方展策

    少年時,曾研習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可惜學無所成,僥倖畢業。成年後,誤打誤撞進入傳媒圈子,先後在印刷、電子、網絡媒體打滾,略有小成。中年後,修畢資訊科技碩士,眼界漸擴,決意投身初創企業,窺探不同科技領域。近年,積極鑽研數據分析與數碼策略,又涉足 Location Intelligence 開發項目;有時還會抽空執教鞭,既可向他人分享所學,亦可鞭策自己保持終身學習。

    智城物語

  近日,OpenAI管理層出現大地震,公司元老級人物、技術長穆拉蒂突然宣布離職,隨後研究長、研究副總裁也宣告請辭,令外界對公司內部穩定性產生疑慮。當執行長奧特曼正著手將OpenAI從非牟利的研究組織,轉型為以營利為主的公司,難免讓人將這兩件事件連結起來。為甚麼奧特曼要將公司治理架構改為營利性質?此舉將對OpenAI的未來發展帶來甚麼影響?

 

13名元老只剩2人仍留在公司

 

  OpenAI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於2023年11月遭董事會免職,由技術長穆拉蒂(Mira Murati)暫代職務,令其聲名大噪。畢業於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機械系的穆拉蒂,加入OpenAI後負責主導聊天機械人ChatGPT、圖像生成工具DALL-E等研究項目,在公司內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2024年9月26日,穆拉蒂在社交平台X上無預警宣告辭職,原因是「為了騰出時間和空間進行自我探索」。數小時後,OpenAI研究長麥克格魯(Bob McGrew)、研究副總裁佐夫(Barret Zoph)亦表示離職,同一天有3位高層出走,消息震驚業界。數天後,共同創辦人之一杜克金瑪(Durk Kingma)也在10月1日公布離開OpenAI,加入其競爭對手 Anthropic。

 

穆拉蒂表示,辭職是為了騰出時間和空間來進行自我探索,惟外界很難不把她和其他高層相繼離職,跟OpenAI轉型聯繫起來。(圖片來源:翻攝OpenAI官方YouTube影片)

 

Read More

OpenAI宮鬥風暴!CEO奧特曼遭罷免後閃電復職、董事會大換血!解構來龍去脈+影響

OpenAI自己造AI晶片!奧特曼擬集資7兆美元建數十座廠房!能撼動半導體產業版圖?

 

  在此之前,另一共同創辦人舒爾曼(John Schulman)已於8月請辭,轉投Anthropic懷抱;共同創辦人蘇茨克維(Ilya Sutskever)亦已在5月離任,之後創立追求安全AI研究的初創公司Safe Superintelligence;至於共同創辦人兼現任總裁布洛克曼(Greg Brockman)現正處於休假狀態,直至2024年底前人也不在公司。

 

  如此一來,替OpenAI打下江山的13名元老級人物,只剩2人仍留在公司:除奧特曼外,另一位是共同創辦人扎倫巴(Wojciech Zaremba)。縱然奧特曼稱這些人事變動是快速成長公司的自然發展,但短時間內出現如此頻繁的管理層變動,始終讓外界對公司營運略感疑慮。

 

對OpenAI發展理念存有分歧

 

  舒爾曼等元老之所以相繼出走,背後原因是對OpenAI的發展理念存有分歧。OpenAI成立於2015年,原本是以研究為導向的非牟利AI實驗室,其使命是創建比人類更聰明的「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來造福人類。可是,在奧特曼掌舵下,OpenAI卻變得愈來像一家營利的科技公司,力求快速推出新產品,搶佔市場先機。

 

據聞,奧特曼成功把OpenAI轉型為營利公司後,有機會獲得公司股權。(圖片來源:翻攝OpenAI官方YouTube影片)

 

  2024年5月,OpenAI為趕在Google I/O開發者大會前發表GPT-4o,要求研究員在短短9天內完成對GPT-4o的安全檢查。即使團隊每天工作20小時,但卻無法依期完成檢查,最終 GPT-4o在沒有通過完整的安全檢查下推出市場。

 

  事後研究員發現,GPT-4o的勸說能力超出完全標準,它可以勸說用戶改變信仰、或者嘗試做危險和非法的行為。這樣使部分研究員感到非常沮喪,認為若果不是趕著推出GPT-4o,他們便有更多時間找出問題並將之解決。如此急於求成、忽視安全的營運方針,或許正是蘇茨克維等技術高層決定離的主因。

 

完成新一輪融資暫解公司財困

 

  OpenAI要在AI技術上一直保持領先,便非要投入大量資金來開發新的大型語言模型不可。外界評估,OpenAI一年用於訓練模型的成本約為70億美元(約546億港元),人力成本則約為15億美元(約117億港元),而全年收入只有37億美元(約289億港元),因此2024年預計虧損將高達48億美元(約374億港元)。

 

  在長期入不敷支的情況下,OpenAI的資金愈見短絀,幸好剛踏入10月就完成66億美元(約515億港元)的融資,但融資背後卻有一項附帶條件:OpenAI必須將公司治理架構轉變為營利性質,倘若2年內無法完成變革,投資者可以要求退回資金。

 

  本來OpenAI是一家純粹的非牟利組織,後來為方便募資進行研究,於是在2019年開設營利子公司 OpenAI LP,但卻設有「利潤上限」(Capped Profit),約定以上的額外利潤都必須捐給非牟利組織,而且子公司必須向非牟利的董事會報告並負責。

 

這是奧特曼(右二)跟蘇茨克維(中)、穆拉蒂(右一)任職於OpenAI期間的大合照。當後兩者離職後,此情此景已難復再。(圖片來源:X.com@ilyasut帳戶)

 

轉型營利公司易於吸引投資者

 

  如此不尋常的公司治理架構,當然難以吸引投資者願意把錢放進來,所以OpenAI過去只能依靠單一大金主微軟(Microsoft)提供資金。隨著AI研發需要愈來愈多錢,非營利治理架構開始對OpenAI的發展造成制肘。

 

  今次66億美元融資談判中的一個重要條款是,OpenAI必須在2年內從「慈善非牟利組織管理」(Governed by a Charitable Nonprofit),變革為「公益公司」(Public-benefit Corporation)。轉型後的OpenAI必須在創造社會價值的同時,為投資者賺取利潤,換言之,利潤上限會被取消,而非牟利董事會也會喪失對公司的控制權,僅持有一小部分股權。

 

  在新的治理架構下,OpenAI對投資者的吸引力自然大增,所以參與今次融資的投資者除微軟外,還有創投公司Thrive Capital、輝達(NVIDIA)、軟銀(Softbank)等。同時,公司估值更從860億美元(約6,708億港元)倍增至1,570億美元(約1.22兆港元),比87%的標普500指數成分企業市值還高。相信日後OpenAI如要進行多輪融資,也會是輕而易舉之事。

 

  改變治理架構雖可解決資金鏈斷裂危機,但卻可能會加劇員工對公司營運方針的怨氣。穆拉蒂、麥克格魯、佐夫3大技術高層在今次融資完成前夕辭職,有很大機會是表達對新治理架構的不滿。其實,AI公司最重要的資源是優秀人才,穆拉蒂曾表示:「沒有了人,OpenAI 就一無所有。」由是觀之,奧特曼當務之急是,穩定軍心留住人才,這樣可以更好地應對競爭,保持技術領先優勢。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最緊要健康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