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30 14:24:41
我的社會企業管理哲學 (魏華星)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 (Social Ventures Hong Kong) 成立於 2007 年, 透過對城市的重新構想,致力推動社會創新改變,創立和培育創新及可持續的商業項目,解決香港逼切的社會和環境問題。10 年以來,SVhk 培育、投資和支持了超過 40 個社會創新項目,包括鑽的 (無障礙的士服務)、要有光 (社會地產)、Green Monday (全球綠色運動)、RunOurCity (全城街馬)等。
很多人都會問社會企業相比一般的非牟利機構或慈善組織有甚麼分別。在我而言社會企業比其他更加強調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運用商業模式去解決社會問題。商業模式強調資源的有效運用,減少對捐款的依賴。社企也更注重跨界別的合作,和「創造共同價值」(create share value)。不僅可以讓資源能更有效被利用,也能運用創新的方法、持續地解決現時存在的問題。社會創新將社會問題轉化成為「商機」,將「福利」轉化為「服務」,「開拓」市場上原本被忽略的金字塔底層的「消費者」--(Bottom of Pyramid)。
而在香港社會創投基金裏,最想達到的目標是「系統性的轉變」(systematic change),意思是為行業或市場創造新的元素,新的方向和新的選擇。以鑽的(Diamond Cab)為例,引發行業對輪椅使用者的關注,也釋放了輪椅使用者的消費力,為市場提供更多元的選擇,猶如開拓「藍海」一般。同時,「系統性的轉變」也在於轉變現在的社福和慈善人士的思維,讓他們從新的角度看以前面對的問題,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和未開發的資源。
從中最大的挑戰可說是和大多數新創企業一樣的摸索的過程-「從無到有」;也在於資源的整合,發掘不同的資源,說服有資源的人和公司參與,並將資源有效的組合,還要讓效果持續下去。創新意味著「現在不存在」或者「不能夠直接看到」,所以很難用「創新」就說服別人參與,還是要做出一些實驗和成果,讓別人見到、增加他們的信心,就如「摸著石頭過河」一般。
在我本身,我的管理哲學是「價值導向」(value base),要找到價值和理念相同的人去合作,包括同事和合作夥伴。傳統的企業多是以「技能」或者「利益」為紐帶聯合不同資源,往往「利盡則人散」。而一般的慈善雖然大家價值理念一直,但不少偏為保守,一心想著「服務」、如何提升質量,而非如何創新、如何有效提供服務、如何長期而根本的解決問題和改變現狀。
從事社會企業的這幾年間,我學習到要最重要的是人、是人的熱情、是如何保持人的熱情。包括所有人,我自己、同事、合作夥伴和我們支持的社會企業家。一般的創業已經很困難;創立社會企業沒有誘人的財務回報,而事實上很多人都犧牲了不少財務上的回報,接受低於市場的金錢上的回報,他們期望更多的是價值上的回報,所以如何讓他們的價值得以實現、如何讓他們的熱情能夠保持發揮,則往往是社企成敗的關鍵。
其實做社企和做其他行業的道理是一樣的,也是和做人的道理是一樣的。首先要發現自己的熱情所在。熱情是動力的源泉,沒有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或者興趣,則要繼續探索。二是嘗試,一旦發現自己有興趣的地方就主動嘗試,從小事開始,比如做義工、多和相關的行業人士傾談、多從不同的途徑了解,測試它是否真正是自己的熱情。真正的熱情是你願意去犧牲其他的東西、願意去消耗自己時間青春而不後悔反而滿足的東西。三是計劃,對社企有興趣,並不代表只能自己從零開始做一個新的社企,可以去相關的企業學習工作,做一個「內部改革者」(intrapreneur),也可以去理念相同的機構去工作,實現自己的價值。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最後多說無益,行動才是關鍵。Just do it.
魏華星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說說心理話》身體唔舒服查唔到原因?周身痠痛疲累?可能係患有心身症!點解原生家庭會長時間影響一個人?點樣脫離循環?►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