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4/2014

《 寂靜之書》開啟自由的儀式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清晨。流光溢彩的早晨,與平時大不一樣,危高處,並無一絲風。這裏寂靜得近乎完美:先是一對烏鴉沙啞地粗糲地叫了幾聲,拍打著翅膀飛過,接著不知名的小鳥也啁啾幾聲。今天是十月的第一天,白腰杓鷸和蠣鷸都飛到海邊去了。」

 

  「我端著一杯咖啡在自家小屋門前的台階上坐下來,俯瞰峽谷,欣賞著只有我才讀得懂的空靈。實在是太美了。我們都知道維吉妮亞.伍爾芙(Virginia Woolf)那句家喻戶曉的話:每一位女作家都需要屬於自己的房間。在我看來,這話只對了一半。我需要整個荒原。一位朋友對此擔心得不得了,專門來看看我是不是瘋了,此舉顯然有些小題大做。最後她無可奈何地說:『看看,方圓20英里甚麼都沒有!』」

 

  「這裏並非『甚麼都沒有』。事實上,有千變萬化的雲彩,有蘆葦、雜草、石楠花和鳳尾草在風中別樣搖曳的身姿,還有瞬息變幻的光影:從早到晚,一年到頭也都是如此。太陽和雲彩交相輝映,轉瞬即逝。從某種意義來說,朋友是對的。正是這種無邊的空寂讓我身不由己地投向它的懷抱。我看著它,可觀之物甚少倒反而看得真切。我傾聽著,這無音之韻、無聲之律方才和諧。山上電線杆和電信杆踏著步,翻山越嶺而去;四周山脊線蜿蜒起伏,圍成碗狀,盛滿了寂靜。向下望去,隱約可見數條銀練,似斷非斷,似續非續。哦,這不是那山谷中蜿蜒而下潺潺的小溪麼?」

 

  這是英國當代作家莎拉.梅特蘭(Sara Maitland)所寫的《寂靜之書》(A Book of Silence)的開頭一段,美得像梭羅的《湖濱散記》。

 

初為人母,體驗靜默美

 

  梅特蘭是英國當代才華橫溢的女作家,亦是著名的女權運動家。

 

  她1950年出生於倫敦,畢業於牛津大學,第一部小說《耶路撒冷的女兒》(Daughter of Jerusalem)即榮獲1979年的毛姆文學獎。

 

  梅特蘭成長於倫敦的上流社會,在父母教導下,她從小能言善辯、不信權威,在投身政治與女權運動之後,更時時與爭鬥為伍,日子過得喧鬧不休。然而,這樣的生活並沒帶給她真正的平靜,她時常感到體內有股莫名的躁動與不安。某個夜裏,初為人母的她在給孩子餵奶的過程中,突然體驗到靜默之美,腦中的鼓譟都消失了,那種前所未有的深刻安詳感,使她從此踏上尋找寂靜之路。

 

  為了體驗與思考靜默,十多年來,她的足跡遍佈荒原、沙漠、孤島、森林、高地,最後她在蘇格蘭北部荒原蓋了一間小屋,在那裏生活、沉思、祈禱、寫作,享受她親手為自己打造的美好寂靜生活。她結合了個人歷程與文化歷史的觀點,透過神話、童話、東西方宗教哲思、啟蒙運動和現代心理分析,一手編織出引人入勝的靜默世界。

 

離不開的鬧哄哄

 

  在追尋寂靜之路以前,梅特蘭說,她的生活一直是鬧哄哄的。

 

  事實上,大家都過著喧鬧的生活。和其他威脅我們健康和安全的污染一樣,「噪音污染」也已經被正式列入生態社會的討論議題中。許多人抱怨英國皇家空軍低空飛行訓練帶來噪音;公眾場合播放的背景音樂沒完沒了;鄰居們大聲講話,讓人無法忍受。

 

  抱怨歸抱怨,可是很多人知道自己確實離不開手機,手機是想打就打,不分場合,就是在自己家裏也一樣,製造出來的噪音塞滿了自己的耳朵。所以,當他們不得不面對真正的寂靜時,會覺得不習慣,甚至感到恐慌。人們認為,「交流」(這個詞一直被認為就是「交談」)是建立良好關係的必要條件。「獨處」和「孤獨」幾乎成為同義詞,也許更為糟糕的是,「沉默」和「沉悶」兩個詞的意思看起來愈來愈接近了。孩子們足不出戶,在自己的房間裏看電視、玩電腦,充斥著嘈雜之音;火車上的吸煙車廂改名為「安靜區」了,可是這裏面的乘客也帶著耳機聽音樂。

 

  我們都夢想能擁有平和與寧靜,願意尊重隱私,也以為同置身在熙熙攘攘的社會中相比,人在獨居一隅、沉默寡言的時候更真實。但是我們卻很少主動享受這份安靜。一方面我們對安靜抱有浪漫的幻想,另一方面卻覺得它很可怕,對心理健康不利,妨礙了我們的自由,要想方設法不惜一切代價避開它。

 

追捧「寂靜生活」

 

  《寂靜之書》記錄了梅特蘭對靜默的親身體驗和理性思索,將自傳、遊記、沉思錄和散文融為一體,為讀者開啟一場探索內在與生命的寂靜之旅,讓我們能從忙碌紛擾的時刻中暫且抽身,獲得心靈的寧靜與自由。

 

  《寂靜之書》出版後,引發英國「寂靜生活」熱潮。面對喧囂忙亂的生活時,人們發現需要「靜」的力量!

 

  《金融時報》說,《寂靜之書》美麗脫俗、充滿智慧,梅特蘭以她對靜默的個人體驗與聰慧探索,引領我們一睹靜默的魅力。《泰晤士報》說:這本書緊扣人類所該保有的本心,以及與現行文化相悖的重要概念:寂靜絕不只是聲音的缺失!

 

  《衛報》說:這本書來得及時且獨特,因為能療癒人心的靜默愈來愈難尋,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非常需要。《獨立報》說:這本書將自傳、遊記、沉思錄和散文融為一體,記載了她離開喧囂的都市前往獨居之地的旅途,與眾不同。

 

  其他媒體評論說:梅特蘭正確無誤地指出,寂靜是現代人深刻需要之物。帶著對造作和虛榮的深惡痛絕,作者率直坦白、朝聖般的虔誠之旅,讓我們一見難得的真誠。她探究靜默之美,在靜默廣袤的空間裏悠閒漫步、自在探尋,讓人不禁心馳神往。

 

  寂靜,是開啟自由的一種儀式。在現代都市生活中,想要享有片刻寧靜,似乎成了無法達到的憧憬。嘈雜喧鬧的環境,匆忙緊湊的步調,擺脫不掉的壓力與倦怠感……在標準的都市生活模式下,要如何保持本心,享有心靈的平靜與自由?

 

  面對這個幾乎不可能改變的模式,梅特蘭提供了另一種生活的可能。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寂靜之書》

作者:莎拉.梅特蘭

由  啟示出版社  出版

 (天地、商務、三聯及誠品有售)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夏日中暑高風險!即睇中暑迷思+預防措施!► 立即了解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