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1/2017

道德困境下的美麗靈魂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1938年,一位瑞士警官違抗瑞士當局的移民法令,非法庇護猶太難民,結果他的這一善舉即便在1945年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以後,依舊受到周圍人的壓制和不公待遇,直至他在貧困和窘迫之中鬱鬱而終;1991年,一名塞爾維亞平民在巴爾幹種族屠殺中冒死拯救敵族難民—因為違抗了種族的集體意志,他幾乎為此而喪生;上世紀90年代末,一名以色列士兵公然違抗軍令向巴勒斯坦難民提供人道援助,並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2001年,一名普通的紐約投資經紀人不顧被踢出行業的威脅,毅然揭發自己所服務的公司製造的金融騙局。

 

  這是美國記者、作家埃亞勒•普雷斯(Eyal Press)所寫的《美麗靈魂:黑暗中的反抗者》(Beautiful Souls:Saying No,Breaking Ranks and Heeding the Voice of Conscience in Dark Times)記敘的四個真實故事。這些故事距離我們並不是很遠,它們從不同角度詮釋了「美麗靈魂」的含義。四個故事折射了人類經歷過20世紀的主要類型的殺戮:種族滅絕、意識形態衝突、民族隔離……。而在無盡血海、山洪暴發般的災難中,可以見到幾株美麗、孤獨而善良的小花,發出閃亮的人性和他們的義舉。那些拯救者,那些善人,那些守義之事,成為絕望之中的一絲希望。通過閱讀,一方面可以從這些義人身上獲得良善的力量,一方面它也提醒我們深思所面臨的困境。魯迅曾用一句話深刻總結了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人類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了大量的木材,結果卻是一小塊。」從古至今,人類每一小小進步,都需要經歷太多的劫難才能換取。

 

  大屠殺、種族滅絕和種族清洗、隱藏在意識形態絞殺背後的利益衝突,是人類歷史不可避免的黑暗面,幾乎也是個難以治癒的頑疾。我們沒法記住太多在歷次屠殺中無辜被害者的名字,也沒法細細分析讓這些罪惡能夠持續的人性之惡。

 

  在一個墮落世界中,一個人的人性善良,對於拯救無辜被害者,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更具體地說,當環境出現問題,人人都去作惡而不自覺、人人都滿腔正義拿起石塊砸妓女的時候,個人如何從良善的常識本心出發,拒絕行惡,甚至挺身而阻止作惡?這些問題,從剛剛擺脫原始野蠻狀態的軸心時代,就在類似《聖經》這樣的原典裏被提出過。多年以來,問題被刻在木板上、石頭上、寫在傳世經卷中,而答案卻一直在風中飄蕩。

 

  《美麗靈魂》四個故事的義士,他們的共同特徵就是在他們所身處的環境,顯得極為格格不入。

 

  特別是書中描述的瑞士的警官格魯寧格。在納粹發動對猶太人進行迫害的「水晶之夜」,格魯寧格放寬了邊境線入境的檢查,從而讓大量的猶太人獲得生機。對於永久中立國瑞士而言,他的行為無疑是嚴重違反了法律,也有悖於政府交給他的職責。因此當時,他被判有罪,並被開除公職。

 

  然而二戰結束了,納粹作為法西斯的罪行已經定案,瑞士政府卻依舊沒有更改對格魯寧格的不公正待遇,周圍的人依舊視他為一個瀆職的前警官。

 

  他沒法領取養老金,也沒有地方可以申述他自己的義舉。他只能在貧窮和衰老之中度過孤獨的晚年。唯有那一千多位被他拯救的猶太人,依舊對他果斷的善舉感恩。

 

  《美麗靈魂》的四個故事並非僅有,但應該說是鳳毛麟角了。

 

  我們看過拯救猶太人的德國工廠主的電影《舒特拉的名單》,聽過冒死簽發生命過關簽證、為猶太人避難上海提供援助的中國駐西班牙外交官何鳳山,也知道在南京大屠殺中援助受害者的各國使節團和傳教士,在盧旺達大屠殺中提供生命庇護的圖西族飯店經理,等等。

 

  這些行善的義人多半要在扭曲的環境裏頂著「不正常」的壓力。《美麗靈魂》一書的作者說,「最大的壓力倒不是盲目服從,而是渴望融入集體,不願意被集體拋棄」。

 

  那位在戰火中拯救敵族的塞爾維亞平民亞科就是個例證,因為種族間的殺戮,同一民族緊密擁抱是最好的安全策略,如果出手拯救敵人,那麼等於說自動放棄本族人集體的保護,把自己暴露在對方仇恨的殺戮之中。實際上人群或者組織的集體犯罪衝動,有點像火山噴發,往往不可遏制,並會經常反覆發生。與此同時,人性基本的善,也會一直存在。惡,從不會主動意識到自身的惡,但是善,也總是默默無言。就一場人道災難而言,所有義人所作的努力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對每個被拯救者來說,就是生命意義的全部。

 

  作者通過四個故事說到:當個體遭遇道德困境,即自己一貫信奉的道德倫理原則,面臨與群體性行為直接衝突時,是甚麼促使該個體在幾乎孤立無援的環境下敢於冒險對己方陣營說「不」。這是令人思想掙扎的道德選擇。普雷斯告訴每個讀者,個體有能力對集體說「不」,這樣做將為我們所處的黑暗時代帶來一絲光明。

 

  當自身堅守的原則與應盡的職責發生衝突,為了保持清白的良心,我們不得不對抗外部的壓力。然而在現實中,我們都知道這麼做風險很大:腦中有個聲音告訴我們,一定要忠於自己;但是我們也會聽到其他聲音,它們警告我們不要反對集體,不要讓上級為難,不要置我們的事業、名聲,甚至我們自己和家人的生命於險境。《美麗靈魂》講述的四位反抗者的故事,他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參與反抗行動,他們自身並非處於絕境之中,他們之所以這麼做,不是因為悍然拒絕體制的信念,而是正相反,他們真誠地相信那些信念。

 

  閱讀《美麗靈魂》可發現,每個人都是想像的共同體、事實的共同體和孤立無援的個體這「三體」所構成的。民族、國族、省族等是想像之共同,身處某個單位、工廠、公司或者家庭是事實上的利益共同,而每個人自身是客觀存在的個體。這「三體」之間有重重疊疊的矛盾。書中的前兩個故事,是國家、民族這種想像共同體與個體意志之間的衝突,而後兩個故事是事實共同體與個體的衝突。以色列軍人阿夫納和華爾街會計師萊拉都要同自己供職的組織——軍隊和金融集團的不端行為作鬥爭,維護了法律和正義,個人也付出了巨大代價。

 

  好人未必獲好報。瑞士警官格魯寧格的晚景淒涼,似乎說出美麗靈魂敵不過現實的殘酷。但對一個美麗靈魂來說 ,「成為一個好人,就是對內心向善的最好回報。」孤立無援的個體保護一絲良知,就像在暴風雨之中保護燭火,即使無力讓世界變得更好,但不能讓自己變得更壞。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美麗靈魂:黑暗中的反抗者》

作者:埃亞勒•普雷斯

由 中信出版社 出版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