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2019

愈幸福愈想獲得更多:關於幸福,我們都貪得無厭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2300年前,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不論男女,對幸福的渴望都勝過一切。」

 

  除了對幸福本身的嚮往之外,人們對其他目標,包括健康、美貌、財富與權勢等的追求,也多半因為我們期待幸福而來。亞里斯多德的年代已經很遙遠,我們對星系、對原子的認識,現今人類科學技術的能力,也非古希臘時代可比。然而,人類從古至今始終追求幸福,而且我們對幸福的了解並不比亞里斯多德高明。至於要如何達到幸福的境界,人類的認識也沒有多大進展。

 

  儘管我們的壽命更長、身體也更健壯了,儘管龐大的科學知識唾手可得,但我們仍舊常會感嘆生命空虛,我們的歲月非但沒有因此更加快樂,反倒是在焦慮與無趣中打轉。

 

  是因為人類的貪婪永遠難滿足嗎?抑或是,我們其實一直在錯誤的地方找答案,總是沒有留意到最美好的那一刻是甚麼狀態,才落得抑鬱寡歡呢?

 

  《心流》作者說,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用現代心理學來探討這個古老的問題:人在甚麼時候最感快樂?如果能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我們就可以調整生活,讓快樂隨時充滿在其中。

 

  作者說,他花了25年時間研究,有了一個發現。

 

  他「發現」幸福不是突然發生的,它不是運氣好或偶然出現,也不能用金錢購買或以權力換取。幸福無關乎外在條件,幸福是取決於我們如何詮釋它。事實上,幸福是需要憑個人的力量去醞釀、培養與捍衛的。能掌控內在經驗的人,就能決定自己的生活品質。一個人是不是感到幸福,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了。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

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

由 行路出版社 出版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