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2015
學生運動的歷史意義
攸忽便是26年前一場社會運動的周年紀念,這場運動的歷史意義和評價,現時言之尚早,要留待未來的史家作一個公正判斷。通常一個歷史事件,至少要過50年後,才能有一個較全面和客觀的看法,因為比較不受仍身在其位或身處運動中人的意見影響,有的只是原始史料,是好是壞、是褒是貶,再不涉及利害關係,反而更能實事求是作出評價論斷。
雖然這場社會運動要過50年後才有定論,但這事件的發韌因學生而來,說它基本上是一個學生運動,相信沒有人會有異議。若廣義地看學生運動,它在歷史發展的過程有其一定意義,任何時代的學生運動都扮演了一定角色,這問題倒是值得探討一下。
學生運動 ,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社會運動。這種運動一般是自發的,現今社會也有可能受新聞媒體、教授、社會名人或意見領袖等所引導、建立某種價值判斷,從而引發行動方向、回應或引發社會運動潮流。
中國古代的學生運動,其淵源可追溯到兩千年前東漢時太學生因「黨錮之禍」而發起的運動。東漢後期,士大夫中形成品評人物的政治批評風氣,當時稱為「清議」,太學成為清議中心。
東漢後期形成宦官專權的局面,漢桓帝時,冀州刺史朱穆因打擊宦官勢力被治罪,太學生數千人向皇帝上書,指責宦官罪惡,讚揚朱穆出以憂國之心,結果漢桓帝不得不赦免朱穆。但漢靈帝時,太學生就沒有那麼幸運,當時因朱雀闕發現匿名書,指斥宦官專權,主持清查的官員四出逐捕,下獄的太學生竟多至千餘人。
唐代的學生運動,不得不提唐睿宗時,太平公主獨攬朝政,太學生擔心再出一個女帝亂國,擁立李隆基,要求廢黜太平公主。李隆基在太學生支持下發動政變殺掉太平公主,但旋即與太平公主黨羽和解,開啟唐朝開元之治。
到了宋代,太學生成為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在南宋孝宗前,學生大多以獨立口吻針砭時弊,上書表達政治觀點,但大多難以形成真正影響。然而隨者外族入侵,太學生奮而起立,最著名的莫如太學生陳東,在宋欽宗即位時就上書指斥蔡京等人,而隨著金兵迅速侵入中原,陳東等300名太學生遞上請願書,要求罷免宰相李邦彥,贏得京師民眾的支持,終於取得成功。
明代的學生運動,涉及東林黨爭。東林黨是一群曾經在朝廷任職的退休官回鄉講學,加上其學生所組成的時事評論學院。在明朝中葉後,學生運動此起彼伏,東林黨爭延綿數十年,結果楊漣、左光斗等慘死獄中,最終成為明朝滅亡三大主因之一。
清代的學生運動,首推1895年舉人請願的公車上書事件。公車上書和光緒新政的內涵是主張君主立憲,弔詭的是慈禧還朝,竟以君主立憲安撫國內改革力量,原因何在?耐人尋味。
近代中國的學生運動,如五四運動、五卅運動、一二九運動、紅衛兵運動、四五運動等,一般人都耳熟能詳,而總的來說,歷史上的學生運動,其出發點多是純潔且具理想性和使命感,但學運的後續發展,往往又出現扭曲和變質,其間的因果關係和成敗得失,顯然仍有反思的空間。
【你點睇?】皇馬巴塞傳奇表演賽爆簽名會風波,26人買涉$20萬套票僅見部份球星15分鐘,你認為事件哪方須負較大責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