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2018
創新科技須防「揠苗助長」
特首林鄭月娥於5月15日在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表示,中央於5月14日透過科技部和財政部公布,容許香港的大學和科研機構申請中央財政科技計劃項目,獲批項目的資金可跨境撥付在港使用。
特首指出,以往香港科研人才可連同內地人員申請中央資金,但只供在內地使用,新規定是內地與香港科研合作的重大突破。特首又說,習近平主席的批示顯示中央非常重視香港的科研人才。身為特首,她會繼續督導特區政府推動本港科研發展,讓香港經濟多元化發展,同時為本地青年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另外,特首在本港出席內地與香港創科合作研討會,在致辭也表示,特區政府與中聯辦於過去數月分別為兩地創科合作而努力,她強調作為特首推動創科發展可說是「不遺餘力」。
無論如何,中央剛出台的新規定,不僅為香港科技創新發展揭示美好前景,也傳達習主席對香港科技人員的愛護。其實早在去年6月,已有24名在香港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曾向習主席寫信,表達發展創新科技的巨大熱情。結果習主席對此高度重視,作出重要指示並迅速部署相關工作。參與聯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文大學前校長沈祖堯便表示,香港科研一直缺乏資金支持,日後香港的科學家可以直接向中央申請科研資金,對香港科研發展是一支很大的「強心針」。
過去特區府已曾多次創立科技等新機構,如數碼港、科技園等,可惜即使建立硬件配套,卻未能推動科技業發展。一直以來,本港科技產業明顯落後於周邊地區,例如新加坡能出產半導體等科技產品,台灣也有「台積電」製造芯片,成為「台灣之光」。而本港雖然成立數碼港及科技園等設施,但科技產業一直停滯不前。
香港的創新及科技局要遲至2015年11月20日才正式成立,工作範圍包括中醫藥研發、再生能源及廢物管理技術、統籌各項電子化措施及推動高端製造業的發展等,但多是「只聞樓梯響」,鮮見創新產品來。事實上,科研發展需要大量人才,但本港大學理工科的報讀人數就明顯較商科少得多。香港講求「即食文化」,人們都熱衷於追捧回報高而迅速的金融業,但科技研發鮮有快速回報,甚至有許多科技研究是失敗居多,也不一定會有回報,所以不能以「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的指標來衡量成敗,而在急於求成的社會風氣下,年青一代或會對科研發展感到氣餒。
如今中央肯撥款資助香港的創新科技發展,雖然是好事,但也要提防「揠苗助長」的教訓。《孟子·公孫丑上》述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這則故事是比喻不管事物的發展規律,強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孟子的結論是:「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如今推動香港的創新及科技,也千萬要記住,不要以為投放大量資金,就可速成。創新科技發展不是量化計算,而是要從文化和意識形態這些根本問題入手,教育制度、言論自由、政經穩定等,都是創新科技的助緣或充足條件,不可不察。
【你點睇?】當局料聖誕新年期間逾1300萬人次出入境,較去年同期大增。你對本港聖誕新年市道是否有信心?會否出境旅遊?►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