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2016
現代版緣木求魚
成語「緣木求魚」源自戰國時代,孟子譏諷齊宣王不仁不義,恃強凌弱,欲以武力一口氣吞併天下,乃癡心妄想之舉,最終只會徒勞無功;對此歷史故事有興趣的閑人,盡可上網查找詳盡解說,我以此為題,純粹「偷樑換柱玩食字」!
前輩好友乃本地日本料理店的老闆娘,早前遊日,特別給我帶來一尾「真。木魚」,連日來對著這木魚老鼠拉龜,說甚麼「緣木求魚」,我最懂!
木魚,即鰹魚、柴魚,日人又稱「鰹節」,乃日式高湯湯底的常用配料,亦作豆腐、大阪燒甚至白飯等伴吃佐料。文獻記載,早於十六、七世紀日人已懂得把木魚燻烤成乾,惟製作過程極之繁複費時:先把原條木魚切成三片隔水蒸透,剔除魚骨,以柴火煙燻烘焙幾天,去腥殺菌,接著以天然日光曬乾,再把木魚片放進桶內分段進行多次發酵,方可令木魚徹底脫水乾燥,製成如石頭般堅硬畢挺、可長期保存不會長黴的優質鮮味食材。
(借用網上圖片)
另有「日本通」好友告知,日人每遇喜慶多以木魚相贈,如婚宴過大禮,常用雌雄木魚一對,以寓意夫婦相愛恆久吉祥;又因日文「鰹節」跟「勝男武士」同音,遂以木魚作為祝願男孩出生、健康成長的賀禮。
日式料理文化雖非我所長,木魚絲在豆腐上盡情搖曳舞動的美妙情景,一刻莫忘;前輩好友用心良苦,不但九幾哩路把這尾重疊疊的木魚搬回來,還給我送上那刨木魚絲的專用器具,全木製,刀片鋒銳,精巧別緻,既然萬事俱備,it’s my show time!
是方法不對還是技不如人,我不斷刨呀刨、刨呀刨,刨出來的木魚就是碎濕濕的,成不了絲,前後左右上中下各種不同的角度方向也試過,結果仍是一樣。
真失敗,有負前輩厚愛,但想工多藝熟,成功在嘗試,反正那木魚份量充足,多次自用及送給朋友之後,木魚才刨掉了一點點,這玩意還可玩一會兒呢!
無法成形的木魚絲,外觀不大了了,但鮮味依然,家常便飯,也無謂太過講究、太過「米芝蓮」吧!隨意煮幾味,烤魚、豆腐、素菜,不區,總之熱騰騰、香噴噴,把木魚灑上拌入,確實豐富了食物本身的味道;木魚本身略帶鹹味,飯前飯後以此佐酒,邊刨邊吃,相當惹味!
《說說心理話》身體唔舒服查唔到原因?周身痠痛疲累?可能係患有心身症!點解原生家庭會長時間影響一個人?點樣脫離循環?►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