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3/2021
【路路笑談中】我們都是這樣打大的
我們都是公屋長大的一群,六、七十年代的鄰里關係相當緊密,大事小事,可說完全沒有秘密:陳伯無工開、李生病倒、何師奶部洗衣機壞了、黃生黃太吵大鑊等等,不用半天,全數通天。
這不關乎街坊是非八卦,只因居住環境狹窄,人口密集,門戶常開,鄰里間串門子走動走動乃生活日常,甚麼事兒也極速傳播,尤其頑劣小孩激嬲阿媽,令其「大開殺戒」的時候,整個樓層,現場直播。
(網絡圖片)
為何只說阿媽不提阿爸?只因那些年,都是男主外女主內,公屋爸爸大多為勞動基層,晨早出門,晚飯時候回家,早已力竭筋疲,管教的功夫,都交予媽媽,何況爸爸跟子女見面的時間有限,大抵都不捨打罵。
體罰這回事,個人經驗未算豐富,不敢托大妄說自幼乖巧「未經戰火」,只是相對於我妹妹那不識好歹、駁嘴駁舌、動輒回話的性格,我媽實在較少對我出手。
印象較深刻的一次,應該是小學四、五年級,不知何故觸動我媽的怒火,她拿起藤條就連環車輪喪打,我一直捲著身子垂下頭,沒閃避沒移動沒反抗,甚至連哼也沒哼一句,就這樣,坐在原來位置,一動不動。
我媽看著看著,嚇慌了,以為把我打暈了打死了 …… 哈哈,其實我腳麻痹,不能動彈 …… 哈哈!她不知就裡,趕緊把我抱起,抹臉塗油灌暖水。那次之後,她再也沒跟我動手。
沒份兒當主角,卻化身為現場觀眾,看著鄰家小孩,其實大部份也是同校的學生,甚至同班,如何給阿媽追打九條街。
阿媽的「武器」千變萬化,雞毛掃、衣架、拖鞋、餅乾罐鐵蓋 …… 基本上拿得穩的,阿媽都可盡情發揮。
(網絡圖片)
一般來說,阿媽出手之前,從她的話兒粗略可估計她的震怒級別,若然已達十級極限,她大約仍需要三至五秒的時間左顧右盼尋找「武器」,對於久經戰陣的小孩來說,這就是生死存亡的黃金機會,必須以九秒九高速逃跑。
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好漢不吃眼前虧,避一避風頭,待阿媽消氣過後,自然小事化無。
阿媽的另一絕招就是「扭耳仔」,這也是學校老師頗常採用的懲罰方法,特點是快速、直接、到位,而且毋須「武器」,徒手可以進行。
我從來未受過此「酷刑」,印象中,無論是在家還是在校,男生都是被「扭耳仔」的重點對象,每次看到他們單邊耳朵被扭作一團向上拉扯,肩膀同時被吊得高高的,耳朵頓時充血「紅透半邊天」,久久不能散退。那種痛楚,光看著,已然痛入肉。
(網絡圖片)
忽爾想起一件小事:小學時有一英文科老師,但凡學生默書不及格,即以長竹尺打手板。某次,她嫌一把尺的力度不足,想湊合幾把一起「施刑」,遂問誰人帶有長尺。
課堂上鴉雀無聲,我的心噗通噗通跳不停。
那天我的確帶著長尺,但我就知道,無論如何,不該拿出來。偏偏就有一位女同學,毫不猶豫從書包取出兩把長尺,送到老師桌上。
一個小學生無厘頭帶著兩把長尺上課,傻的嗎?那一刻,我覺得她這樣「配合」老師很討厭。
俱往矣!都是封塵記憶,舊同學聚會,偶爾還會互相取笑,當年如何掛著兩行鼻涕成功逃出「魔掌」,更自嘲全賴阿媽的追打訓練,才成就日後一身敏捷靈活的閃避本領。
頑劣小孩,粗生粗養,就在這一片打罵聲中成長。
【與拍賣官看藝術】東南亞藝術市場是下一個熱點?一探各地獨特及吸引之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