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2010
曾梵志《面具系列》
曾梵志《面具系列》
油彩 畫布
1998年作
尺寸:100 x 85 cm.
估價:250-350萬港元
拍賣價:782萬港元
拍賣機構:香港佳士得
日期:2010年11月27日
以北京為基地的畫家曾梵志於1993年開始創作肖像畫作《面具》系列,並於2000年為此系列畫上句號。這系列早期的作品多刻劃出「未經修飾」的人物和極為粗糙面貌,風格與其之前的作品《醫院》和《肉》系列同出一徹。在《面具》系列的創作過程中,曾梵志的作畫技巧日趨精細圓潤,使此系列畫作包含的概念得以完整發展,亦更見突出。從1996年所畫的《面具》當中三個人物,便可看出他開始強調人物不自然的姿態,以及服裝上稍為花花公子的感覺。而在1998年所畫的《面具系列》之人物表情,便可見曾梵志進一步將這種不自然感推向高峰。
畫中的男子正面直向觀眾,而其雙腿膝部以下的部分則沒有被畫到。從中可見曾梵志已開始有意將《面具系列》畫作中的人物面向觀眾,意即作品不再表現出自然偷拍照的感覺,而是畫中主角在表現自己予今後的觀眾。作品不單讓人聯想到普通的個人照,更有一種時裝照和雜誌照的感覺,使畫作充滿設計感。畫中人一手輕輕垂低,另一手則隨意勾住皮帶,他沒有面露微笑,也沒有直視著觀眾,只是把頭仰後,嘴唇微張,這突出了他與觀者之間的距離,兩者在空間上雖十分接近,畫中人卻刻意要保持距離。與此同時,這個動作亦像男裝廣告般,強調了男子氣慨和肌肉美的感官刺激。曾梵志以面具打破了畫中人泰然自若的感覺,面具上凝結而誇張的表情使畫作趨向漫畫風,而面具上的「雙眼」帶點歪斜,最終使其姿勢變得不起眼。
《面具系列》的另一轉變則可見於其用色和背景。曾梵志愈來愈多使用新豔流行的顏色去繪畫作品背景及人物衣著。就像畫中人所穿著的一套鐵灰色的西裝,畫家為了強調衣服上的陰影,便使用了大量白色來繪畫。背景是一大片黃色的天空與地中海藍色的海相映,然而沒有變化的顏色呈現出一種佈景的感覺。由畫中人造作的姿勢,到西裝上的陰影,以致故作不自然的背景,曾梵志所要表達的,並不是一幅普通的人像畫,而是一個渴求自我表現的主體影像,加上不自然的場景設置,便可見這種自我渴求的投射,本質上是遠離物質化的現實。
曾梵志的主題思想不單只表現在其圖像和用色中,還可見於他的畫法上。最典型的例子是畫中人的手、頭和表情都不合比例地被放大了。而在曾梵志的筆觸之下,充分表現了人物粗糙的肌肉、泛紅的皮肉與衣服柔和的陰影,冷酷的藍色所作的對比,更可體現人物扭曲的情感。曾梵志的筆法使畫中的衣服極具質感,而當中人物的畫法與輪廓分明、用色鮮艷的背景相映成趣,更顯人物與周遭環境的割裂。
在中國,人像畫的發展史在繪畫價值和技巧上均與西方不同。西方油畫以現實主義為基礎,而中國人像畫則根據社會環境而作並多含隱喻,即是太多數的作品都會將環境和物件結合,從而為主角創造出一個社會、政治與歷史背景。曾梵志秉承了這傳統,並透過多重的象徵、心理刻劃和用色,增加了畫作的生命力。《面具系列》無疑是這個傳統的延伸,而這傳統已體現於十九世紀畫家任熊的《自畫像》中。這幅名作融合了西方現實主義的傳統(西方現實主義於十六世紀初由耶穌會傳教士和畫家帶來中國),用於描繪畫中寬袍,狂野而極具風格的筆法。畫上的題字則表達了身處於中國正受外國勢力和文化入侵的時代,畫家的困惑與迷失。在曾梵志的肖像畫中,畫中人的領帶上畫有中國毛筆書法的花紋,這既可能是嘲諷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世已淪為庸俗之作,但同時亦可能是默默在重現出傳統中國畫中的題字。不論其用意為何,都可看出曾梵志畫作與這傳統的密切關係,這並不是單單的形似或神似,而是復興了肖像畫中一直傳承的概念,在畫中完整表達了當國家正面對新一輪的歷史性變化時,畫家對當時、當代的想法和困惑。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