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2012
「港鐵進食事件」冷思考
春節期間返內地,與同學老友相聚,席間眾人談論話題圍繞早前內地遊客於港鐵吃點心麵引發罵戰,及後來孔慶東大罵「香港人是狗」事件。在座各位觀點不一,有的認為港人過火,回歸至今歧視心理未變;也有認為港人只是做了應做的事,是內地遊客違反規則,不應進食。雖觀點不同,但眾人都一致同意,孔教授這次開罵,偏激有餘而理據不足,頗有博出鏡、奪眼球之嫌。
孔慶東教授被稱為北大醉俠,自稱孔子後人,以評論金庸武俠名著出名,著作《北大往事》亦曾風靡一時。不過近年頻頻於媒體上開罵,把粗魯當個性,毫無學者風範。據說連北大同仁都恥於承認與孔教授系出同門,還成立「倒孔派」表示抗議。
且不論孔教授學養如何,人品那般,單就事論事地談談這次引起中港兩地大爭論的「港鐵進食事件」。
《莊子•山木》說:「入其俗,從其令。」,說的是到一個地方,就順從當地的習俗,是「入鄉隨俗」成語的由來。香港之地,汽車右駕,車行左線,公眾地方嚴禁吸煙,任何人都要遵守。同樣的,火車和地鐵上禁止飲食,也是規矩之一,車廂內亦會有普通話廣播。任何遊客到香港,理應遵守香港的規矩,不能在火車和地鐵上飲食,這是大前提。但從視頻所見,香港人在制止內地遊客食點心麵時的言辭和姿態,也值得商榷,因其言行太過激烈,而導致內地遊客即使知錯,也無法容忍這種方式的指責,本能反彈,繼而爆發雙方衝突。
看深一層,「港鐵進食事件」只是導火索,中港兩地一系列矛盾長期摩擦,才是真正原因。曾幾何時,香港與內地有天壤之別,香港的文化、物質、開放、文明無不是內地人羡慕的天堂。有位70年代移民香港的前輩曾經跟筆者回憶說,10歲時第一次跟父母到香港,在紅磡下車,看到從來沒見到過的到滿街霓虹燈,覺得像到了外星球;第一次在學校被同學問「要不要喝可樂」,竟完全不知可樂是何方神聖,彼時香港和內地天淵之別由此可見一斑。因此,「大香港,小中國」心態幾十年來早已在港人心裏紮下了根,部分香港人對內地毫無好感,心理上排斥,也不願意瞭解內地,竟不知上海和廣州的位置,問「杭州到浙江有多遠」,還以為有「廣東省河南市」,以上舉例毫不誇張,全部是筆者的親身經歷。
九七回歸也已進入第十五個年頭,近些年來內地經濟突飛猛進,內地和香港的關係日益密切,內地人在香港無所不買,簡直要買起尖沙咀廣東道,買起西九龍豪宅,買起所有奢侈品,買起所有奶粉等等。隨著聯繫緊密,矛盾也日益嚴重,隨內地遊客超強購買力一起南下的,還有不甚發達的文明程度:大聲喧嘩,隨處吸煙,甚至當街便溺,屢見不鮮,早已讓港人側目;而被內地人炒高的樓價和生活成本,搶奪的醫院產房和奶粉,更進一步惡化了港人的生活環境,政府並無正視這個問題,毫無疏導和限制,中港兩地摩擦日益激烈,導致「點心麵事件」也就不足為奇。
內地遊客違反遊戲規則,理當指責,筆者也見過曾在地鐵上吃魚蛋,喝汽水的本地人。對同樣的行為要有同樣的評判標準,才叫做公平,這也是舊立法會大樓上蒙著眼睛的正義女神所代表的精神,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之一。反之,若僅僅是因為對方身份異己而持雙重標準衡量,則是歧視。又如,今日某報章刊登大幅廣告,呼籲大家重視「雙非兒童」嚴峻問題,訴求合理但方法暴力,又暗諷內地人來港是「蝗蟲入侵」,此伎倆實在低下,只會令矛盾愈加激化,與孔教授大罵「香港人是狗」不相上下。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