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0/2009
香港的視野
一名香港本地大學畢業生在博客裡寫他面試的經曆,當他遞交上簡曆後,面試官略掃一眼,便說:「我手裡有一打內地生的簡曆,他們個個都很優秀,學曆高,能力全面,適應力強,人工還低,請告訴我香港人的競爭優勢在哪裡?」
這不是一個特例。越來越多的內地人才湧入香港,不管是通過讀書、移民還是優才計劃,港人們看到,章子怡,朗朗們前僕後繼的來了。除了名人之外,能在香港打拼的內地人,要不是身纏萬貫,便是手握一張碩士、博士甚至博士後文憑。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途徑。顯然,後者對香港社會的沖擊更大些。2002年開始,香港高校在內地實行自主招生政策,逐步開放其教育資源,憑借先進的國際化教育、高額獎學金,以及大好的就業形勢,吸引國內眾多優秀學子南下。大學畢業前,當我收到浸會大學國際新聞學碩士的錄取通知書,便豪不猶豫的加入了南下求學的大軍。
面對內地競爭者,香港人的優勢其實很明顯:敬業、正直、思辨力強、個人素養高。但劣勢也同樣明顯:不夠勤奮、不願冒險、視野狹窄。最要命的是,他們甚至並不了解自己的競爭對手!
一位香港媒體人在Blog上寫到:我這一代香港年輕人對內地同胞的印象,應該和內地人所想像的有出入。與父母那輩最大的分別是:我們不敢歧視內地人;我們誠惶誠恐。
現在早就過了歧視的年代,每個人都禮貌友善,我從來沒被別人稱做「大陸妹」;港人對內地的印象,正在一點點改變。不過,面對內地人,港人誠惶誠恐的背後,正暴露出他們的弱點,他們對中國不了解。
他們眼中的中國,僅僅是地圖上幾個點狀分布的城市,最大的那個「點」,是上海。上海,幾乎成了內地騰飛的代名詞。初與港人打交道,聽到我說普通話,他們都會問:「你是上海來的嗎?」
「不是,我的家鄉是大連。北方的一個城市。離北京很近。」
其實大連離北京很遠,只不過兩個城市在同一緯度上而已。我實在想不出用什麼城市可以作為參照物,來介紹我的家鄉。大部分港人,最遠便是回廣東探親,他們稱那裡為「鄉下」。對於中國的省市劃分,地理區域,模糊一片,便一律稱之為「鄉下」。對他們來說,上海已經是很遠很遠的地方了,更別說北京了。
還有一次,香港朋友小心翼翼的問我:「你上學的時候是不是要走很遠的路?」
我沒明白他的意思,他繼續說:「你上學的時候會不會很辛苦,每天要走很遠的山路才能到學校?」
我噗嗤笑了出來,連連擺手說不是。那是電影裡的情景,是偏遠山區的畫面。我自己都沒有親身經曆過。我不知道怎麼解釋,我曾經生活過的城市與香港無異,現代而有活力,高樓林立,生活便利。
港人的這種心態,就好像我們對朝鮮的印象一樣。我所知道的朝鮮,是可以用一箱方便面換一個新媳婦的地方。但實際情況呢?誰都不知道。
因為訊息閉塞,我們不了解朝鮮。但港人不可以不了解內地的發展。也許因為生活愜意,反而局限了香港人的視野。如果要談論香港,我的內地朋友們幾乎都可以侃侃而談,不論他們有沒有來過,從地理曆史、美食文化、娛樂八卦到金融股市、乃至戰略布局;如果反過來,我的香港朋友可以對北京或者是天津有如此深刻的體會嗎?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