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3/2021
香港醫生短缺愈加惡劣 吸引海外人才刻不容緩
香港醫生缺乏的情況愈趨嚴重。政府最新統計顯示,2030年將短缺1610名醫生,比三年前推算1007名,大幅增加六成。本港每一千人只有1.9名醫生,比新加坡的2.4,大幅落後。香港需要增加約3000名醫生才能趕上新加坡的水平。
特首林鄭月娥於去年施政報告提到,一直支持放寬海外受訓醫生回港執業,研究讓海外港人醫生回港執業,例如讓部分香港居民或任職醫生的移民港人第二代回港。政府於上月提出,建議容許於境外認可醫學院畢業及註冊的香港永久居民,在豁免考試下在香港公營醫療系統行醫一段較長時間,最終可取得香港正式註冊資格。團結香港基金認為,英美澳也以「免試」政策搶醫生,新加坡更有四成是海外「免試」醫生,香港要引入非本地醫生不能設置過多關卡。
現時非本地培訓醫生要在港成為正式註冊醫生,必須透過「考試」途徑,但合格率向來偏低。一些市民責怪是海外醫生能力不夠、水平低所致;這實對內情有所不知。我們認為,非本地醫生合格率低,乃考試門檻太高,不切實際,有須要作出檢討。
一名港人遠赴英國名校念醫,一直願望回港為港人服務,但二度應考失敗,已打退堂鼓:「我曾參與非本地醫生考試,考試範圍廣泛,涉及醫科生五年課程,但題目猶如考專科試題一般。我在英國一間優秀的醫學院畢業,已在英國當了六年醫生,仍覺考題過於艱深,很不合理,實在沒必要花上無盡的精力來投考;即使我考試成功,也要在港實習一年,我感到沒有必要委屈自己回港行醫。」
「醫生考試合格不代表一切,臨床經驗也很重要。」該名醫生本身是專攻特殊人群的精神科,臨床經驗豐富。本港正值缺乏數百名精神科醫生,該名人才卻被拒之門外,反映了本港現行吸納非本地醫生的不足,欠缺搶人才的意識。
事實上,本港公營醫生工作已過於繁重,無法實踐理想的行醫職責,不少醫生感到氣餒而轉投私人執業。因而,本港有必要大力吸納非本地醫生前來公營醫療系統任職,紓緩人手緊張,以減少公營醫生流失的狀況,令公營體系醫生人手呈良性發展。
面對本港醫療制度困境,考試門檻又過高,現時非本地醫生來港行醫的誘因有限。該名在英國執業的港人醫生說:「我的父母家人在香港,回流香港最大的動力是:一家團聚。」因此,港府及各界在考慮非本地醫生來港時,宜從珍惜人才著眼,設計合適方法,積極吸引海外醫生人才回港,尤其是優先吸納奇缺的專科人才,應對本港人口老化面對沉重的醫療需求。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