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5/2018
中資控制書店 等於箝制出版自由?
最近,港台節目《鏗鏘集》指中聯辦控制本港逾半書店及多間出版社,引人關注,但若因此以為,香港出版、文化事業甚至言論從此「親中」,沒有了自由,就未免是捕風捉影。
該集的《鏗鏘集》內容其實並不新鮮。自3年前《壹週刊》「披露」了中聯辦持有聯合出版集團,「控制」了三聯、中華及商務等書店及出版社後,不時就有人重提,藉故炒作一下。其實,三聯、中華及商務幾十年來一直是中資機構,正如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說,只要中聯辦是依法進行符合他們運作及宗旨的事,港府便不應干預。
香港不少人有抗拒中國共產黨的管治,甚至不少人存在反中、反華的情緒,這雖然不難理解,但反共至無視現實,政治意識「上腦」,就相當無知。以他們的邏輯,以為中資書店裏銷售的全是「左」書,那麼,港檔販從內地輸入的豬肉和蔬菜等,豈不全變成了「左檔」?
假如他們願意留意一下(可能他們刻意不去留意)書店經營的現況,便可知道政治,無論是紅黃藍綠左中右,都敵不過一國兩制下的市場經濟,何況台灣文化局前局長龍應台的著作,透過三聯、中華及商務,銷量可觀;反觀馬克思、列寧、毛澤東等「左」、「共」的經典著作卻在書店空間珍貴下,要讓位予一些受市場歡迎的書類,包括生活實用,例如旅遊、食譜、養生、勵志,甚至教科書、補充練習等!其次,才是商業管理及文學類,至此,還未數到政治書類!
你以為筆者只看「左店」?不如看看台灣在港的旗艦-誠品書店「右」如何?結果也與「左」店大同小異︰去年誠品在港銷售圖書11萬種,成人書類前3位分別是︰生活(30%)、人文科學(23%)及文學(20%)。書,還是要「好看」,叫好叫座固然是「好看」;叫座但不叫好,在市場經濟的概念上,其實也是「好看」。
「佔中」行動之後,有人以三聯、中華及商務不賣、不出版與「佔中」有關的書,甚至「不放(相關書)在店內顯眼位置」為理由,指是篩選及打壓港出版自由。
其實,即使中央真控制了50多間書店,中央可控制到本地報攤?眾所周知,在港報攤有售的「反共」、「反中」雜誌、書籍都十分暢銷,順手拈來,其中列在封面上的專題便有︰「中共論述一敗塗地」、「習近平身陷民間輿論漩渦」、「中美摩擦中共窮於應對」、「習近平遭遇明槍暗箭」等,這些書一概都沒被禁售。
港出版及言論有多自由,不言而喻。有人卻只固執地去看書店的銷售「據點」,也不想想實體書出版的影響力已今非昔比,網上、社交媒體上,反中反共內容之多,更不用說了。
總之,今次「盲目恐中」派再無風起浪,其實只是無知(無視書店經營現況)兼無能(無力抗市場趨勢)的表現。
轉載自: 晴報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