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2016
教育鬥獸場
大嶼山群育學校擬遷至屯門引起的風波,本來是一個很好的教育題材,讓大家理性地討論甚麼是教育,不過,在一眾政客加入吵鬧下,事件變成了政治,變成了批鬥,變成了你死我活,變成了餓狼搶奪的一頭羊。
我支持群育學校遷校,也理解反對校長的苦衷。在這件事情上,大家都會說「有教無類」,但這種理想國,老老實實,到底有多少人做得到?
做家長的先問問自己,如果你家孩子考第一,老師要把全班成績最曳的同學調到你孩子旁邊,你會如何?也許你會拔劍而起投訴去,也許你會黯然接受,然後問句:「咁幾時再調位?」
Not in my backyard是一種真實的心態,政客、傳媒、評論員說得好聽、鬧得過癮,因為真的not in their backyard。
我建議大家找一齣戲來看,就是2004年的法國電影《歌聲伴我心》(Les Choristes,又名《放牛班的春天》)。故事發生在一間男童院,裏面都是被社會遺棄的孩子,一位失業教師,機緣巧合走進學校執起教鞭來代課,因看不過眼院長的不人道教育方法,決定用自己最擅長的音樂來教化壞孩子。他在學校組合唱團,教孩子唱歌,最重要是為他們找回自己的價值,電影說的是教育裏最難度高的包容、感化和有教無類。
我覺得,今次群育學校事件的持份者、全香港的教育工作者、插手教育事的政客、甚至為人父母的,應該先好好看看這電影,然後才說,你懂教育。
轉載自: 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